心愿佛正面转法轮相(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佛缘之路)
佛缘之路心愿佛在香港西方寺接受宽运大和尚护持(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佛缘之路)
佛缘之路心愿佛,缘起于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先生的生前心愿,后经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姜文斌先生数年苦寻适宜原石,和五载寒暑虔心雕琢,终于在2005年圆满完工,并在机缘之下于2015年成为 佛缘之路 朝圣万里行 的心愿承载,随车队走遍中国大江南北。
如果你在2015年至2016年期间出现在香港、澳门、三亚、莆田、上海、深圳、西安、九华山、四会、登封、开封、温州、无锡、内蒙、鞍山等城市,曾有缘参与 佛缘之路心愿佛 的27场大型祈福法会,或许你已得见过经由国内百十名高僧大德洒净开光,千余名僧众诵经加持的佛缘之路心愿佛。
但是那些人山人海的参拜现场,如何能近距离观瞻,一览佛宝真意呢?
今天,就借由这份佛缘之路心愿佛完全鉴赏手册,细细品味这尊承载了万千心愿的雕刻作品的艺术魅力吧。
此件作品由一块巨大的天然翡翠雕刻成,整体呈山形,通高1.6米,宽1.4米,重2.65吨,体量巨大,造型自然。通过雕刻师巧夺天工的设计,展现了释迦牟尼佛诞生、出家、苦行、转法轮、涅槃五件重要生平事迹,通称为释迦佛应化事迹图。在这五组雕刻中,转法轮为其正面,背面为苦行,左侧面为涅槃,其上方为出家,右侧面为诞生。下面依次对此五组雕刻内容一一欣赏解读。
1、雕像正面 转法轮相
转法轮相雕刻于作品的正面,场面宏大,人物众多,雕刻精美,是此件作品最重要的表现内容。
主尊释迦牟尼佛居于中央,头饰螺发,面形饱满,法相庄严。身着袒右肩袈裟和僧裙,衣纹自然流畅。左手横置双膝结禅定印,右手举于胸前结说法印,为转法轮相明显标志。释迦佛头后有圆形头光,头光上阴刻放射状细线,彰显了释迦佛智慧的广大和无量;身下承以仰莲式圆形台座,突出佛陀超尘脱俗、清净庄严的圆满功德。
释尊身旁雕有二金刚力士和五弟子,其五弟子皆方袍圆顶,现比丘相,以不同姿势和神态恭身而立,表现的正是曾经陪侍太子苦行而后又最早得度的五位侍者 阿若憍陈如、跋提、跋波、摩诃男和阿说示。其中最下二人,用传经姿势表示法的传递。
在释迦佛的正下方,雕有一只鹿和一个法轮,以法物的形式再次标显转法轮相这一主题,并用麋鹿表示佛陀初次说法地为鹿野苑。
2、雕像正面右侧 诞生相
诞生相雕刻于作品正面转法轮相右侧。
画面以一棵巨大的无忧树为背景,树干粗硕,枝繁叶茂,宛若华盖的树叶压满枝头,树的外围又有蕉叶、栏椿和步道,往里可见假山、矮墙和圆形的月亮门,这些共同营造出佛典记载的蓝毗尼花园的美丽景象。
画面中心雕一婴儿,站立于圆盆内,双脚没于盆中,表现的正是本件雕刻作品的主人翁 释迦牟尼诞生时形象。画面上方云雾缭绕中雕有九个形态生动的龙头,龙嘴大张,口吐的清泉如白链一般飞流直下,生动再现了释迦太子诞生时 九龙浴太子 的奇瑞景观。
3、雕像正面左侧 出家相
出家相位于转法轮相左侧上方。
画面雕刻十分简单,在群山环抱的石缝之中,仅露出披头散发的太子头部,太子身体完全隐没于山石之中。太子以右手执刀于头顶,左手捂在左耳旁,表现他正在剃除自己的须发。这样的表现貌似简单,实则隐含深意,意在表现太子出家完全是个人的自发自愿,突出太子看破红尘,寻求解脱的坚强信念和决心。
4、苦行相
苦行相雕刻于作品背面。
画面上,释迦牟尼佛跏趺端坐于一个山洞内,双手置双膝上结禅定印。双颊下陷,双眼凹若深井,肋骨嶙嶙可数,小腹塌陷、骨盆突兀,生动表现了释迦佛苦行时因饥饿而变得枯瘦如柴形貌特征,与佛典《方广大庄严经》描述释迦佛苦行时 身体羸瘦如阿斯树,肉尽肋现如坏屋椽,脊骨连露如筇竹节,眼目陷如井底星,头顶销枯如暴乾瓠 的形象特点完全吻合。
5、涅槃相
涅槃相雕刻于作品正面的左侧下方。
画面以两棵大树即佛典记载的娑罗双树为主要背景,双树前方雕一长方形石床,进入涅槃的释迦牟尼佛静静地躺卧其上,佛身周围雕有六位弟子,他们有的以手摸泪,有的面佛而泣,均现极度悲痛之状,表现出对佛陀离世的依依不舍之情。
值得注意的是,在释迦牟尼头顶又生出一缕青烟,青烟由细变粗向右上方蜿蜒伸展,最终结成云朵状,云朵上化现一尊站立的佛像。其象征意义在于进一步诠释和表现释迦牟尼涅槃状态,即色身虽已终结,但进入了不生不灭,应化无穷的理想境界。
另外,此件作品上除表现释迦牟尼一生 五相 之外,还有两处雕刻值得注意:一处位于作品顶部,另一处位于作品的背面。顶部雕刻一组汉式佛寺建筑,由佛殿、佛塔和方亭组成,表现的应为释迦牟尼开创的西天佛国的壮观景象。而最值得注意的是作品背面的雕刻,内容主要为镌刻的文字,其中背面释迦苦行像左侧刻 释迦佛应化事迹图 ,为此件作品名称;释迦苦行像上方更刻有赞佛长偈。
以上,就是这尊心愿佛的官方完全鉴赏手册,如您有幸日后得以近距离观瞻此佛像,务必要详察细究,才不负净慧长老和雕刻师的累月经年的精心琢磨哦。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