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原文网

佛教文学在古爪哇语文学中不占重要地位,佛教题材的作品屈指可数

发布时间:2024-01-22 01:37:41作者:心经原文网
佛教文学在古爪哇语文学中不占重要地位,佛教题材的作品屈指可数

百家原创作者:月婷聊历史

小编知道在麻喏巴歇王朝时期,印度教已失去主导一切的地位,佛教影响有卷土重来之势,印度教与佛教既相融合又相斗争的现象也反映到文学中来。所以今天小编要和大家聊一聊当时佛教的文学《输打梭玛》,《输打梭玛》讲的不是成佛前的菩萨轮回故事,而是佛祖亲自降世感化众生的故事。

佛祖降世为哈斯迪纳国的太子,名叫输打梭玛他自小慈悲为怀,乐善好施,不图享受。国王要他继承王位,而他还想济世救民,普度众生,因此趁夜黑离宫出走,赴须眉山修行。途中他遇到食人魔王布鲁沙达,此魔前世本已为佛祖所降伏,弃邪归正后转世为拉特那甘达国王。然而有一天,为国王准备的肉被狗叼走了,厨师以人肉代之,国王吃后又恢复了食人的本性。国内百姓不堪其害,盼佛早日前来解救。此刻布鲁沙达正患脚疾,他许愿毁灭之神卡拉,如能治好其病,将献上一百个国王作为祭品。

众人苦求输打梭玛将食人魔王除掉,但输打梭玛不愿开杀戒。他继续上路,不久遇到象头妖苏基罗玛,此妖也食人成性,想把输打梭玛吃掉,但未能得逞。后来象头妖被输打梭玛所制服,甘心受戒,成为佛门弟子。输打梭玛继续上路,半道又遇上恶龙,他用佛法也把它降伏并收为弟子。输打梭玛为了阻止正准备吃自己幼崽的饿虎,甘心投身饲虎。他的行为最终感化老虎,使它决心皈依佛门。输打梭玛给新收的三个弟子大讲佛法,要他们出家为僧,修成正果。他自己则进山修行,远离红尘。

众神担心巨魔趁输打梭玛修行的时候兴风作浪,为非作歹,于是因陀罗大神派仙女去进行诱惑,后来还亲自化作最美的仙女去干扰输打梭玛的修行,但都没能成功。这一情节可能是从《阿周那的姻缘》抄袭过来的。故事的高潮是讲食人魔王布鲁沙达被降伏的经过。布鲁沙达终于凑足一百个国王献给毁灭之神卡拉,但卡拉仍不满足,还要输打梭玛的肉。于是布鲁沙达发兵攻打哈斯迪纳国,两军交战,死伤无数。输打梭玛不忍生灵涂炭,愿献出自己的身体以换回一百个国王的性命。输打梭玛舍身救人的大慈大悲精神感化了布鲁沙达和卡拉神,他们决心弃恶从善,释放了一百个国王并请求输打梭玛收他们为弟子。

输打梭玛完成善举之后便传位于太子而返回西天。《输打梭玛》的故事大多取自佛本生经故事,如投身饲虎的故事大概是从《佛说菩萨投身饲饿虎起塔因缘说》来的。但整个《输打梭玛》的故事源于哪一本,仍无法知晓。我们知道8、9世纪中爪哇的夏连特拉是大乘教的佛教王朝,那时佛本生经的故事应该已经流传,可能已有梵语传本或古爪哇语传本。作者也曾提到其创作源于佛经,但没有说明是哪一部佛经。一般而言,佛教文学在古爪哇语文学中不占重要地位,佛教题材的作品屈指可数。麻喏巴歇王朝时期《输打梭玛》的问世有其特殊的意义,它不但表明佛教在这个时期有回潮之势,而且还把两教的相容和相斗显示出来。

恩蒲·丹杜拉尔无疑是信奉佛教的,他写这部佛本生经故事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弘扬佛法,但他同时还想通过故事来贬低印度教的神,把佛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让印度教的神也向他顶礼膜拜。这里可举几个片段作为典型的例证。故事中说,食人巨魔之所以拥有无比的威力,可胡作非为而不受惩罚,是因为得到湿婆大神的恩典。本来巨魔已被佛祖所降伏而改邪归正,后来他修苦行,楼陀罗(湿婆)便给他以超凡的威力,在战斗中还可化身为楼陀而无敌于天下。于是巨魔又恢复了食人的本性。故事中还让佛祖与湿婆直接对抗,在布鲁沙达进攻哈沙迪纳国的战斗中,湿婆大神附身于食人魔王布鲁沙巴,与佛祖的化身输打梭玛交战。

湿婆大神向输打梭玛喷射火焰,但佛法使之立刻化作水,射出的箭也化作鲜花。湿婆大神的所有武器都不顶用,他怒不可遏,放出可毁灭整个世界的烈火,但仍伤不着佛身的输打梭玛因陀罗大神急忙赶来求输打梭玛加以制止。输打校玛禅坐静虑,纹丝不动。湿婆大神的怒火渐息,意识到输打梭玛乃佛祖本身,便脱离布鲁沙达的躯体飞走了。

另外有关象头妖的故事也有意在贬低印度教之神塞建陀(象头神),说象头妖是直接得到塞建陀的思典而具有象头的形象和刀枪不入的魔力。输打梭玛想说服他弃邪归正,但无济于事,因为有塞建陀附身。

象头妖拿各种武器攻打输打梭玛,但都失灵。塞建陀意识到他面对的输打校玛就是佛祖本身,便离开象头妖的躯体飞回天国。象头妖服输,被佛祖收为弟子。就这样,通过一个个故事,作者让印度教的神都败在佛祖的手里而最后饭依佛教。但这时印度教的势力还是很大的,作者还得有所妥协,把二者说成一样。例如当佛身的输打梭玛与楼陀罗(湿婆)附身的巨魔打得难分难解时,众神便前来劝和,说“佛祖与湿婆的最高本质是同一体”。另外佛祖在给新收下的三个弟子讲道时,也强调二者的一致性,都是为了最后的解脱和成正果。

小编觉得《输打梭玛》生动地反映了麻喏巴歇王朝时期佛教与湿婆教共处互斗的现象,而作为信奉佛教的作者,当然要通过作品大力宣传佛教的胜人一筹。作者能寓教育于故事之中,既富有哲理性,又不乏趣味性,不会让人感到枯燥。这也是它不同于其他格卡温作品的地方。这部作品至今在巴厘岛仍深受欢迎。今天的文介绍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觉得怎么样呢?有什么想法可以给小编留言,一起探讨哦!

以上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