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原文网

一通石碑揭开了武则天兴佛的秘密

发布时间:2023-10-01 01:06:11作者:心经原文网
一通石碑揭开了武则天兴佛的秘密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这件宝贝叫涅槃变相碑,作为山西省临猗县大云寺的遗物现在被收藏在山西省艺术博物馆,此碑高302,宽87,厚25厘米,主要讲述了佛祖释迦摩尼涅磐前后的情景与佛陀讲法度人故事。整座碑看上去为霸下驮碑,当然也可以叫做赑屃[bì xì]驮碑或龟趺驮碑,或者是最简单的龙龟驮碑,因为它们代表的就是同一个神兽,即龙之九子的第六子。

传说霸下在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它服从大禹的指挥,推山挖沟,疏遍河道,为治水作出了贡献。洪水治服后大禹担心霸下又到处撒野,便搬来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迹,叫霸下驮着,好让它不能随便行走。霸下和龟十分相似,但细看却有差异,霸下有一排牙齿,而龟类却没有,霸下和龟类在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它总是向前昂着头,四只脚用力的撑起身子努力的向前走,在中国一些显赫石碑的基座都是由霸下驮着,在碑林和一些古迹胜地中都可以看到,霸下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那么由它来驮碑自然是寓意长久兴盛之意了。

我们再看碑的阳面,上部分雕有“纳棺”“临终遗戒”“荼毗[tú pí]”“送葬”四图;下部为难陀供养图;碑额部雕有众弟子将之护持须弥山,下层刻着施主的姓名;背面为母说法、焚棺和双足显圣、天界起塔四图;在碑的两侧并不太重要的地方,还雕刻有化生童子、天王、力士和狮子等或大或小的浮雕。

碑上的每一幅图都有各自的含义,但没有文字说明的石雕,人们是很难了解这其中的含义的。就拿“荼毗”一图来说,光是从“荼毗”这两个字的字面意思上就不太好理解,其实“荼毗”是梵语的直接音译,翻译过来对应的汉语就是“焚烧”的意思,可是为什么又不用人们都容易理解的“焚烧”二字来表达呢?就像古代皇帝死了不能说“死”,而必须说“崩”或是“薨”一样,这里的“荼毗”就是专指得道僧人死后的一种火葬仪式。

介绍完了图,我们再来说说石碑中的字。在石碑的正面可以看到“大周大云寺,奉为圣神皇帝,敬造涅槃变碑像一区”和“天授二年”(公元691年)的题铭。这里所说的大周,指的就是武周,而圣神皇帝,说的就是武则天;在石碑背面的下面还刻有:大云寺、弥勒重阁碑的字样。就是这样一通极其珍贵的石碑,在解放前因为没有人了解它的内涵,它被搁置在临猗县破败不堪的文庙内保存,而所谓的文庙也早已成了一片荒芜之地,所谓的保存其实就是悲催的于露天的田野中无人问津。

建国后文物普查,这通石碑就被移到了山西省博物馆的地库保存,后来文物调配,又被移到了山西省艺术博物馆的碑廊内。或许是因为没有人懂它的价值而因此免遭盗窃,现在这通石碑作为国家的一级文物,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64件文物之一,因此我们今天才得以看见。那么这通石碑它到底有哪些珍贵之处呢?

那么我们再回到涅槃变相碑的内容上,“涅槃”在中土佛教中也译作“寂灭”、“圆寂”之意,是一种超越时空的真如境界,它代表进入到了一种永远没有生命中的种种烦恼、痛苦、苦行和轮回的状态。而“变相”就是借图画来讲故事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那么“涅槃变相碑”连起来就是一通用石雕画来讲述佛祖在即将涅槃时的场景的石碑。

从史料中我们知道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经历了汉隋唐的发展后,尤其是到了唐代,佛教的发展到了顶峰,在此期间,出现了很多关于佛陀涅磐的雕刻、壁画和绘画作品,这通涅槃变相碑就是盛唐时期皇家寺院的遗存,因为在石碑中的“大周大云寺”、“弥勒重阁碑”和“天授二年”等字样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它们都与武则天有着密切的关系。

武则天作为中国唯一的一个女皇帝,她有着传奇的一生。我们都知道武则天喜欢弥勒佛,还托说自己是弥勒佛转世降临,统治苍生。今天看起来这是无稽之谈,但是当时为了让老百姓相信,武则天在舆论工作上是做足了宣传和教化工作的。

公元689年,就是武则天登基的前一年,她下令命白马寺和尚为她登基造势,其中以薛怀义、法明为首的众僧侣于是在古本《大云经》的基础上编造了伪经《大云经神皇授记义疏》,里面主要是宣扬武则天是“弥勒下生,可作阎浮提主”。“阎浮提”原本是指印度之地,后来则泛指人间世界,那意思就再明显不过了。

紧接着第二年,武则天就废了唐睿宗李旦,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大周。

由于《大云经》在这场改朝换代的变革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于是在她登基之后就诏令全国兴建大云寺、大云院,那么几乎在国内前面所有冠以“大云”两个字的佛寺,都能追溯到这个时期。可为什么今天能够看到的大云寺却不多了呢?公元705年12月16日,也就是1313年前的今天,武则天被逼退位,太子李显恢复唐制的第一件事,就是诏令毁掉全国各州的大云寺,这不能不说是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巨大的遗憾。

今天我们看到的这通历经了千年的石碑虽然稍微有些破损,但其主体内容却保存完好,画面刻画的十分生动,各面部表情表现的极为细致,在今天看来仍然令人赞叹不已,其中高度的情节性、构图的严谨性和它所传递的那个时代的历史都使得它拥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