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祖师教「强观诸法,惟虚无实」。我们在待人接物、顺逆境界中要怎么观?
【答】强观诸法,惟虚无实。这话出自《大乘止观法门》,这是南岳慧思大禅师曲授心要,是天台宗止观的依止。慧思禅师是智者大师的师父,智者大师也是学这本,智者大师的天台止观,也是以此作基础。
「强观诸法」,既然说是「强观」,那表示众生心认为法是「有」的,认为世间是实有的,不知道它空,一下转不过来,所以叫你「强观」。勉强去观,叫强观。「诸法」就是一切法。我们现在看到的人事物,你都会觉得好像是真的有,可是你要怎么证明它虚妄?没有办法证明!可是佛可以证明它是虚妄的。
佛告诉我们一切法因缘和合,在和合的当中,它并不实有。就像讲「中间点」,这中间怎么分?没有办法分别出来,所谓中间,那是在左右边当中去求个中间,中间并没有实性,如同两根芦苇交迭在一起,中间的支点是虚妄的,可是你说它虚妄,它又有支撑的作用,所以我们叫「幻作用力」,众生就是在这幻作用力当中把它作实有了,认为真的有个「幻」,确实有力用,所以就受它转。
●那待人处事接物时要怎么观法?
「观」,祖师在《止观法门释要》讲到:要先观一切诸法就如同梦境一样。梦中你看到有事、有物、也有声音,甚至在作梦也会有感觉,也会害怕,也会梦见自己死亡,也会梦见自己重生……等等的,把梦境这比喻,套用到现前的生活当中过来,所有待人处事接物,都是一场梦,它是虚妄的,是有即非有。什么叫「有即非有」?就是:虽然有人事变迁,有家庭、父母、兄弟、姊妹;有好的境界、有坏的境界;有顺心的、有不顺心的、有如意的、不如意的,这些你都别当真。「当真」就是你一心认为这是真实的,认为这是我感受到的、我得到的……。心不要合到境界上去。在待人处事接物当中,是这样观法。
「观」是觉察的意思。觉察这念心,不要攀缘到境界上就叫「强观诸法,惟虚无实」。「惟虚无实」就是彻底的虚妄,如同梦境一样,没有一法是真的。我们起心动念,我们感觉到眼睛见到明、见到暗、见到色。身体感觉到舒服、不舒服,鼻子闻到香、臭,这些都不要把它作实了,观惟虚无实。能这样观,那在顺逆境界当中就得自在,就清净了。这是第一步。「强观诸法,惟虚无实」,观一切法虚妄,让心不再攀缘,从观入止。
知道一切法皆空,再从止起观,有「利他」的行为,那就是作用。先做到「观诸法空」,这是修大乘止观的第一步。
实际上,所有的法门都可以称为止观法门,「止」就是止息妄念。「观」就是观察诸法。天台宗的观法是历法观察,就是在事相上去观察、观照。这是讲「观」,一心三观。一心三止的「止」并不是在境界上观察,而是直接知道「一切法的体」是空的,这是止。
在《大乘止观法门》有详细讲到三观门跟三止门,懂得观照,可以帮助你离烦恼。因末法以学习念佛法门者居多,这里就讲日常生活当中起烦恼,要怎么把所念佛号用上。首先,心里不要管那妄念,将注意力移至念佛上去。当然心中要知道:诸法惟虚无实。刚开始是不容易,念佛念几句就被境界转走,此时就再把佛号提起来,这就是「强观诸法」,是从观入止。
在《圆顿止观》里,没有先后次序,并没有说一定要先修观再入止,也没有说要先修止再入观。根器好的人,知道「止就是观,观就是止」,修观只是为了让心空而已,所谓「心空」是指知道诸法从心所现,所以从止起观。两者是一如的,没有差别,这是大乘止观,是比较深,还是净土宗简单。还有,华严宗也很难,去看华严宗《一乘十玄门》、看《法界观门》。
但现在人讲的《法界观门》几乎都有问题,真想学就去看祖师大德讲的《法界观门》,当然不是说去修其他宗派一定没有成就,而是要看你的根器。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