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问:经云:“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既然念佛号就能临命终时往生极乐,那么这段话可不可以去掉“一心不乱”呢?《阿弥陀经》上为什么要在临命终前还要加上“一心不乱”呢?
大虚曰: 净土三经要相互参照着一起看,这样才不会得出偏颇、错解、误导的结论!
《阿弥陀经》的“一心不乱”要结合上下文来看,很明显是指求生净土的信愿念佛之心不再杂乱动摇,然后临命终时在“阿弥陀佛及诸圣众”的现前加持之下,“心不颠倒”,即得往生!
对比《观经》九品往生的境界,能感得阿弥陀佛现报化身接引的,只有中二品以上和下品上生、下品中生的众生,但《阿弥陀经》讲的明显不是那些下品的造恶众生,也不是以持戒功德回向求生的中品众生,这说明能够信愿持名、一向专念的修行者,他们往生的品位必属上品,必然不低。
但对比《观经》下三品恶人往生的章节,就可知:就算没有达到《阿弥陀经》所言“一心不乱”的境界,恶人临终忏悔念佛亦必得摄受,解脱无疑。
由此可知,《阿弥陀经》所说是佛陀希望众生能达到的理想境界,但并不是往生净土的“必要条件”,否则这个法门就不能说是“易行道”,就不能“畅佛本怀”,就不能“三根普被”了。
如果我们对净土某部经典的理解,不能解释净土的另外一部经典的法理,那么很显然,不是佛陀错了或自相矛盾,而是我们自己对经典的理解有谬误的地方。所以净土三经是互补圆融的,虽各有侧重,但又“一以贯之”,必须要全面参照了看,才不会有“不能自圆其说”的毛病发生。
而且,我们绝对不能以他宗教理来生硬去套、去解释净土的不共宗旨,否则半桶水的修行者,绝对会对净土念佛的不共奥义产生不该有的错解。一旦因此诽谤正法,则恶报往往难逃;一旦贻害自他,则地狱每每有份,忏悔极难,届时再悔之晚矣,又是何苦来哉?!望了解,南无阿弥陀佛!
居士曰:非常感谢大师!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