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原文网

佛教的实质

发布时间:2023-01-22 21:04:14作者:心经原文网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三节、佛教的实质

  由此可见,佛教即是觉悟者的教导,以及能令人导向觉悟的教导。从这个意义上说,佛教也可以称为“佛法”。然而,若把佛教作为一种信仰与实践的体系,则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即:

  1.佛陀(Buddha)——觉悟者;

  2.佛法(Dhamma)——觉悟者的教导;

  3.僧团(Sa?gha)——追随觉悟者修行的弟子。

  又或者说:

  1.佛——觉悟者;

  2.法——导向觉悟的教导;

  3.僧——已经觉悟及致力于觉悟的弟子。

  对于这三者的关系,若把佛陀比作老师,则佛法是文化知识,僧团是学生。佛陀好比是医生,佛法是医药,僧团是病人。佛陀好比是向导,佛法是道路,僧团是赶路人。佛陀好比是船师,佛法好比是船,僧团好比是渡河人。

  有篇名叫《算术师摩嘎蓝经》的经文记载:

  有一天,一个姓摩嘎蓝的算术师(数学老师)前来拜访世尊。互相礼貌地问候、寒喧之后,算术师摩嘎蓝问世尊说:

  “朋友苟答马,就像建造这间殿堂时必须一层一层地盖上去,又像世间的各种学问都有循序渐进的教学程序,我们这些从事算数教学的算术师也一样,从简单到复杂一步一步地教学生。朋友苟答马,在您的教法中,是否也是循序渐进、次第修学的呢?”

  世尊回答说:

  “佛陀的教法也是循序渐进、次第修学的。犹如一名有经验的驯马师,会按步骤慢慢地驯服一匹良种之马。当佛陀要调教一个人时,会按照这样的程序进行训练:先让他成为持戒者,持戒清净后应守护感官、饮食要知道节量,然后日夜禅修、实行警寤,并保持正念正知;要前往偏僻的地方禅坐,舍离内心的障碍之后,培育定力、证得禅那等。”

  摩嘎蓝又问:“是否每个弟子在受到这样的教导之后,都能证悟修行的最终目标——涅槃呢?”

  世尊回答说:“只有一些人能证悟修行的最终目标——涅槃,有一些人却不能。”

  摩嘎蓝奇怪地问:“朋友苟答马,涅槃存在,通往涅槃的道路也存在,也有您作为指导者,为什么您的弟子在受到这样的教导之后,只有一些人能证悟涅槃,有一些人却不能呢?”

  世尊说:“好,那我反问你,你是否清楚通往王舍城的道路呢?”

  “是的,朋友,我清楚。”

  “假如有个想去王舍城的人前来向你问路,你详细地告诉他方向路线,他在得到指示后却朝反方向走错误的道路。另一个人也来向你问路,他得到指示后顺利地到达王舍城。我问你,王舍城存在,通往王舍城的道路存在,也有你作为指路人,为什么一个人会朝反方向走错误的道路,另一个人却能顺利地到达王舍城呢?”

  “朋友苟答马,对此我能做什么呢?我只是指路人而已。”

  世尊也说:“同样的,涅槃存在,通往涅槃的道路也存在,也有我作为指导者,但是我的弟子在受到这样的教导后,只有一些人能证悟涅槃,有一些人却不能。对此我能做什么呢?我如来只是指路人而已。”

  通过上面这篇经文,我们很清楚知道佛陀在佛教中的地位——他只是指示通往涅槃之道的指路人而已,至于是否能够真正依教奉行,则取决于禅修者个人。

  佛陀在《法句》第276偈也说到:

  “你们应自己努力,如来只是指路人;

\

  勤修行的禅修者,将能解脱魔系缚。”

  佛陀的教法没有神秘、麻醉的成分,也无需掺杂他力、救世的信仰。佛陀不是主宰人们吉凶祸福、帮人消灾赦罪、满足私欲贪求的神灵,更不是创造美好世界、信他得永生(往生)的上帝。佛陀虽然是一位具足智慧与慈悲的伟大导师,但他却不喜欢人们对他进行盲目的崇拜。

  这里再讲一个故事。佛陀在世时,有一个名叫瓦咖离(Vakkali)的青年,一天在街上遇见了佛陀,被佛陀那俊伟的外表、庄严的威仪深深地吸引住。为了经常能见到佛陀,他出家成为比库。出家之后,他既不学习经教,也不禅修,只知道一天到晚紧跟着佛陀,但佛陀从来就不跟他说一句话。

  有一天,佛陀了解到他的智慧将要成熟了,就呵斥他说:“瓦咖离,你一天到晚盯着我这副腐臭的身体干什么?凡见到法者,即见到我;凡见到我者,即见到法!”但他仍然无法离开佛陀。佛陀知道不迫迫他是不会觉悟的,于是毫不客气地把他赶走。瓦咖离被赶走之后,感到非常绝望,甚至爬上山顶准备跳崖自杀。这时佛陀出现在他面前,向他说法,使他最终获得觉悟。

  佛陀在临般涅槃前曾经说过:

  “并非用香、花等来对如来表示恭敬、尊重、礼敬、敬奉、尊敬。若弟子们能够依法次第地修行,遵循法正当地修行,这才是真正的恭敬、尊重、礼敬、敬奉、尊敬如来,这才是至上的敬奉!”

  并不是跟在老师后面,一味奉承老师,不断给老师送礼的才是好学生。唯有勤奋好学、刻苦耐劳、品学兼优的学生才算是好学生,也唯有这样的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文化知识。佛陀的教法强调的是亲自实践和亲身体验。智慧和觉悟不是靠向他人祈求乞怜得来的,断除烦恼更是别人所代替不了的!

  正如《法句》第165偈说:

  “作恶确实由自己,污染也是由自己;

  自己才能不作恶,自己才能得清净;

  清不清净靠自己,没人能清净他人。”

  第一章脚注部分:

  5 菩萨:梵语bodhisattva的简称,巴利语为bodhisatta,直译为觉有情。一个人得到佛陀的授记之后,在漫长的生死轮回当中致力于圆满诸巴拉密,以求成就佛果的有情,称为菩萨。在这里是指成就佛果前的悉达多太子。

  6 禅那:巴利语jhàna的音译。心高度集中、专注、平静的状态。

  7 苟答马:巴利语Gotama的音译。佛陀的家姓,通常用来指称佛陀。我们现在的教法时期是苟答马佛陀的教法时期。

  北传佛教依梵语Gautama音译为乔答摩、瞿昙等。

  8 世尊:巴利语bhagavà,佛陀的德号之一,意为“拥有种种祥瑞者”。在经典中,通常用“世尊”来尊称佛陀。

  9 涅槃:巴利语nibbàna的音译,意为贪爱的灭尽。涅槃超越一切因缘造作之法,是烦恼的完全灭尽、苦的彻底终结。涅槃属于苦灭圣谛,证悟涅槃是佛教修学的最终目标。唯有圣者才能体验涅槃。

  10 如来:巴利语tathàgata。如,即如实,真理。由如实而来,或如实地觉悟,故称“如来”。佛陀通常自称“如来”。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