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原文网

念佛胜易 第六章 一切法门 六字全收

发布时间:2019-11-15 09:20:22作者:心经原文网

   第六章 一切法门 六字全收

   学到这里,我们心里面跟阿弥陀佛越来越亲近了,我们再来看看六字名号的功德到底如何呢?   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十方诸佛自然护念。   “护念”即是守护忆念,令其安稳,无诸障难。   守在旁边保护我们,叫守护;心中常常记挂我们,叫忆念。让我们众生安乐、安稳,没有任何障难。   故知:念阿弥陀佛,即是念十方诸佛;   有的人担心说:“光念阿弥陀佛够不够?别的佛用不用念?”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十方诸佛不请自来,团团围绕,所以说,念阿弥陀佛一佛,就是念十方诸佛,十方诸佛都来护念你。   生极乐净土,即是生十方净土;   极乐净土是诸佛之家,一旦到达极乐净土,十方国土随意前往。   真实的利他   能以此自利,即能普利一切。   我们能够以此念佛法门使自己得到真实的解脱,我们就可以拿这个法门普利一切众生。不然讲什么“利他”,那都是虚假的,自己没有得到利益,怎么可能利益人家呢?所以,对净土法门有所深入,对念佛的教法真实地实行,真实地称念,心中知道决定往生,那你讲念佛,就有力量,人家也能听得懂,人家也能信受。你自己还在那里七上八下,你讲出来的话就软塌塌的: “念佛一定能往生哎。”人家反问一句:“你怎么样?”“我还不行。”“你都不行,我怎么行?你都念佛多年了,你都不行,我就更没份了,算了。”

   佛法不讲明天

   我们劝人家学佛,往往听到这样的回答:“不行不行,工作这么忙,那哪里行?等退休以后再学佛吧。”人们总觉得念佛要有条件,结果三等四等,死掉了,来不及了。   佛法是不讲明天的,怎么能等到明天呢?今天晚上睡下去,不知道能不能起来了。就要现在念佛,现在获得佛的救度,然后走过多彩的人生,回入世间,利益娑婆世界众生,过这样的人生,不是很安乐吗?   念佛没有任何条件,不需要什么限制,任何人都可以念,任何人都能得救!这样劝化人家,就有力量。   教要契机   我们作为佛教徒,总是希望众生能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现在在很多地方,其他教派发展的很快,尤其在农村。为什么这么快呢?一方面,我们在弘法方面有所不足,另一方面,在契理契机的问题上没有注意,将佛法讲得那么高深玄妙, 《华严经》如何如何,好是好,哪个有时间去看?尤其在农村,识得几个字?认识几个字的,谁能学这些?农民就讲了:你看,我要种庄稼,免不了要打农药;干体力活,哪还能吃全素?一讲到佛法,他脑子就想起来:这两条不符合标准,第一不杀生,第二要吃素,还有其它条件, “算了,佛法是好,我没有条件入门哪!干脆我去信别的吧。”甚至还有的人去信邪门歪道。   我们作为佛弟子,要想想现在众生需要什么,现在到底是怎么样的时代。什么样的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佛法,讲得那么高深,没有用啊!到后来,把佛法当做高谈阔论的的工具把自己捆起来了,把佛教限制在寺院高墙之内,学者文人的书屋。   是我们佛法里边没有慈悲吗?有,但是,你自己没有得到佛法利益,甚至人家讲阿弥陀佛大悲本愿,你还来破坏,来反对。所以,我们要根据时代特点,观察众生根机。   若论慈悲,谁能比得过阿弥陀佛?若论誓愿的力量,谁又能比得过阿弥陀佛?若论救度众生的法门,法灭万年尚且得救,何况现在?五逆众生尚且往生,何况不至于造五逆罪的人?法门是广大无边的,可是众生自我设限,加了很多门槛,又加了很多条件,结果把宽宽的救度大道,变成一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 “往生需要很多条件,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数出来七八条、十几条、一百多条了,人家一听,“算了算了,我不念佛了,我都没有资格了。”   所以,佛法的慈悲要展现出来,并不是说我们在这里随便创造,佛的经典明明如此啊!为什么不把这样广大的佛法贡献给广大众生呢?如果把这 “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必然往生”的教法普遍地弘扬开去,佛法马上就不是现在这样一番景象了,这个世间念佛人的大白莲花就处处绽放了,经中说:十方众生往生极乐净土,犹如雨滴。像下大雨一样,那么多,到净土去。我们现在,很遗憾, “易往而无人”,这么容易往生的法门,却没有几个能往生。所以,教要契机。

   不必改口另外称念

   不必改口另外称念十方诸佛名号。   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称念十方诸佛,既能自利,又能普利一切众生,因此,不用另外再称念诸佛名号,这样,我们的心也专一了,符合净土法门的宗旨。   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观音势至自然相随,   并有其它大菩萨,共二十五位,不请自来,二六时中,欢喜拥护,   令念佛人,离诸恼乱,常得安稳。   故知:但念弥陀,即已通念诸大菩萨,观音势至,自在其中,   不必改口另外称念其它菩萨。   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即是获得大利,具足无上功德,   当然超胜任何咒语;何况一句弥陀,是佛中之王,光中之尊。   故念佛之外,不必改口另外持念其它咒语。   这三段文使我们的心越来越专一。首先,专念阿弥陀佛一佛,十方诸佛自然护念,我们不必另外改口称十方诸佛;其次,专称阿弥陀佛一佛,观音、势至、二十五菩萨、一切大海众自然相随保护,所以,我们念弥陀一佛,也等于念了诸大菩萨,不必改口称念诸大菩萨;再次,专念阿弥陀佛一佛,六字名号具足无上功德,超胜任何咒语,一切咒语的功德都摄在六字当中,所以,不必改口持念别的咒语。   《大经》之〈流通分〉佛告弥勒菩萨言:   其有得闻 彼佛名号 欢喜踊跃 乃至一念   当知此人 为得大利 则是具足 无上功德   “得闻”的“闻”不单单指耳朵听到声音,还指心中了解是怎样的一尊佛,不然 “闻如未闻”嘛。我们经常听说“久闻大名”,就是早就知道这个人多么有威神,多么了不起。我们闻佛的名号也一样,十方诸佛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威神功德 ”。如果我们听到了,像没听到一样,“有什么不可思议呢?”那就是没有闻到。   《大经》说:若有众生听闻 “南无阿弥陀佛”名号 ── 释迦牟尼佛、十方诸佛如实地称赞、我们如实地听闻而信受,自然就发出了“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啊!这么不可思议的名号,具足无上功德,有我的往生在里边,那我就口称名号往生净土! ”自然心中有喜悦,自然踊跃称名。“乃至一念”当然不限制一念,是说契入名号。在这一念之间,“当知此人为得大利”,你不能小看这个人,不要因为他是娑婆的凡夫,就认为他仍然是凡夫,应当相信:这个人已经得到了大的利益 ── 不是小的利益 ── 什么大的利益呢?就是往生成佛的利益。 净土法门的高超 ── 印光大师讲:“不要说凡夫不能相信,连小乘圣人阿罗汉都不能相信,不要说阿罗汉不能相信,连浅位的菩萨都不能相信,只有经常随从佛身边的大菩萨才能坚信不疑,虽能相信,也还不能透彻了解。 ”净土法门之高超,我们怎么能想像得到?一个罪恶的凡夫,但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句,就具足无上功德!难免使人心中起疑。但是,我们不要管,佛如是讲,我们就如是信受,而口口声声称念 “南无阿弥陀佛”,决定往生净土。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这个才叫特别法门,这才叫念佛法门高超的地方,横超,他力。   释迦牟尼佛跟弥勒菩萨讲的话很委婉,说“当知”,“当”就是应当,也有排除疑惑的意思, “你不要怀疑,确实如此!”

   付嘱文

\

   这一段称为“付嘱弥勒文”,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末尾将要点交待给当时在座的大众以及未来的众生。《观经》付嘱文说: “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阿难!《观经》虽然讲了很多,定善、散善、三福、九品,可是,你好好记住,它的要点在于称念‘南无阿弥陀佛 ’名号。”这是将名号付嘱给阿难。同样,这个地方,是把弥陀名号付嘱给弥勒菩萨。弥勒菩萨是释迦牟尼佛之后在此土成佛的菩萨,也就是说把净土法门付嘱给未来一切众生。付嘱什么呢?付嘱这句名号:其有众生,闻到这句名号,一念之间,得无上功德大利。这是要点所在。   有上小利功德   故知:念佛即是无上大利功德,则一切咒语及诸行门,   皆是有上小利功德。   那么,别的修行,发菩提心、修诸功德等前面也谈到,但是到最后,释迦牟尼佛不提了,那是方便诱导,所以,只付嘱持名念佛,别的不提。《观经》的路线跟《无量寿经 》一致,所以就知道念佛是无上大利功德;别的行门为什么不付嘱呢?因为都是有上小利功德。和六字名号来比,当然都是有上了,六字名号是阿弥陀佛的境界,什么样的功德跟它比都是有上了。我们既然要往生净土,应该专称无上功德大利的名号。

   取舍之义

   故有智之人,当舍有上小利之余行,   而专念无上大利之六字洪名。   有智慧的人,应当知道取舍,舍有上小利的其它修行,取无上大利的六字名号;舍杂行,取念佛。   不过,这里的“取舍”要作一下说明,有人以为“取舍就是专门念佛,其它的我什么都不做,我舍掉”,这是错解。这里的“取舍”是心中的观念,怎么叫舍?怎么叫取?心中将自己的行善积德等修行回向,作为往生之业,这就是心里执著它了,执而未舍。   现在不是这样,现在专依念佛,往生净土,其它必须做的事情,做还是做,心态不一样,这个叫“舍”,心中舍掉,不以此作为往生回向之业,就不叫杂行。这个是需要再三说明的,免得人家误解。   “取舍”贯穿于佛法当中。我们原来修学圣道门,现在选入净土门,圣道门讲相信因果,那净土门就不相信因果了?还是信因果;圣道门行善积德,我们到净土门里,行善积德还是做,只是不以此回向作为往生之业。

   诵经之义

   我们经常诵经 ── 诵经和诵经也不一样。有人诵经,是把它作为功德回向;我们诵经,是了解阿弥陀佛救度我们的慈悲,“哇!经文讲得这么好,你看这一段……”就比如刚才讲解的这一段,如果光是读诵,十秒钟就读完了,读完了不知道什么意思。如果知道经文意思的话,读了多欢喜呀? “哇!一念具足无上功德!”肯定就念佛了,“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从助业进入正定业了,诵经的目的、效果就完全达到了。读净土三经,看到极乐世界七宝池、八功德水,怎样的优美,心里自然欢喜仰慕,这个也是诵经的效果。   诵经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经义,然后依教奉行,并不只是为了读诵而读诵。比如净土三经,说的就是“专念弥陀名号,必定往生 ”,我们知道了,就来专修念佛,并不是念佛还有所不足,要另外加上诵经才能往生。   名号功德   又,《佛说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经》言:   阿弥陀佛名号,   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甚深秘密、殊胜微妙、无上功德。   所以者何?阿弥陀佛三字中,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一切诸菩萨、声闻、阿罗汉,一切诸经陀罗尼神咒,无量行法。   是故,彼佛名号即是为无上真实至极大乘之法,   即是为无上殊胜清净了义妙行,   即是为无上最胜微妙陀罗尼。   而说偈曰:   阿字十方三世佛 弥字一切诸菩萨   陀字八万诸圣教 三字之中是具足   舍利弗!若有众生,闻说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   欢喜踊跃,至心称念,深信不懈,于现在身,受无比乐。   或转贫贱获得富贵,或得果免宿业所迫病患之苦,   或转短命得寿延长,或怨家变恨,得子孙繁荣,   身心安乐,如意满足。   如是功德,不可称计。   释迦牟尼佛赞扬阿弥陀佛名号功德,把我们娑婆世界凡是好的名词都用上了,“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甚深秘密、殊胜微妙、无上功德”,六字名号就这么殊胜。为什么六字名号有这么大的功德呢?释迦牟尼佛自问自答: “阿弥陀”三字之中,有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萨、圣人、行法。“阿”字,十方诸佛在里边,“弥”字,一切菩萨在里边,“陀”字,一切行法、无量经典在里边,所以讲,这三字之中,什么都具备了。念 “南无阿弥陀佛”还有何不足啊?   听到阿弥陀佛有这样不可思议功德,深生信仰,现在就享受无比法乐,“受无比乐”就不是受世间的五欲之乐了,而是触光柔软,内心有法喜法乐,知道往生决定有份,虽然有烦恼,内心还是清凉的,虽然是凡夫,内心知道决定可以去成佛了,这个叫 “受无比乐”,经中讲:念佛人所受之乐,超过比丘三禅之乐,比禅定之乐还要乐。   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贫穷可以转为富贵,病患之苦可以免除,短命之人得寿延长,冤家债主变成善亲眷属,身心安乐,如意满足。   这些还是指世间的事情,阿弥陀佛的本愿、六字名号的功德,本来是让我们往生的,世间的利益是附带的,成佛才是根本。我们念佛,世间利益是附加的,不是主要的,自然就得到了,是阿弥陀佛主动要给我们的。   故知:一句弥陀,是佛王、法王、咒王、功德之王。   经中说:阿弥陀佛是诸佛之王,没有什么法比“南无阿弥陀佛”更高,没有什么咒比“南无阿弥陀佛”更高,没有什么功德比“南无阿弥陀佛”的功德更大。

   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

   即是总持总念诸佛、诸菩萨、诸经咒、诸行门。   你能念弥陀一佛,所有的佛都念了,所有的咒都念了,所有的修行法门都在里边了。   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六字全收”,    亦谓“该罗八教,圆摄五宗。”   既得临终往生净土,亦获现世身心安乐。   所有的教典、所有的修行法门都摄在六个字里边。不仅能保证你临终往生净土,现在也能让你身心安乐。

   念佛功德

   《大悲经》言:   一称佛名,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穷尽。   一称“南无阿弥陀佛”,所具足的善根无量无边,可以进入极乐国土。   《观经》言:   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忆佛念佛,当下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了,为什么?当下具足无上功德了,相好是功德所生出来的,没有功德,绝对没有那个相好(算命先生给人家看相,如果这个人没有那个修养、福报,就没那个相,相能反映内心 )。具足了佛的无上功德 ── 当然是我们内心具备的,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是在六字名号当中 ── 自然就说了:“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当下念佛,当下就成佛。   《经》言:   若人以四天下七宝,供养佛及菩萨、缘觉、声闻,得福甚多;   不如劝人,念佛一声,其福胜彼。   如果有人将小千世界四天下宝藏全部供养佛、菩萨、圣人,得到的福报很多;这样多的福报,比较起来,不如劝人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怎么想像都想像不出来了。有人学佛法,搞世间慈善,慈善是不错,但是他不教人念佛,那福报就差多了。所以,《阿弥陀经 》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能有多少修行供养佛菩萨?我们能拿四天下七宝供养佛菩萨、声闻、缘觉吗?我们不可能。但是即使那么大的福报,跟念佛相比,劝人家念佛一声,超过它!   《涅槃经》言:   佛告大王:假令开大库藏,一月之中,布施一切众生,所得功德,不如有人,称佛一口,功德过前,不可较量。   假如把国王的宝库打开,一个月之内,布施一切众生,这个人所得功德很大。但是,还不如张口念一句佛,念佛的功德大大超过上述功德,不能为比。   你还不愿专念弥陀名号?你真的是丢掉西瓜,拣了芝麻。西瓜和芝麻的差别远远无法形容念佛和布施的差别。   《增一阿含经》言:   四事供养阎浮提一切众生,   若有称佛名号,如构牛乳倾,功德过上,不可思议。   四事是指衣服、饮食、卧具、医药,就是生活必需品。把日常用品拿来供养地球一切众生,他们的衣食住行所有的一切,都是你提供的,看看,你的功德大不大?当然很大!但是,如果有人用挤牛奶那么长时间称念 “南无阿弥陀佛”,其功德要大得多,两者的差别令人无法想像。   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那些修行是有为、有漏、有上的,不能作为出离之因,不能解脱。“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呢,真实、无为、无漏、无上,可以到净土成佛的功德啊!这句名号是阿弥陀佛因地以清净愿心、经过不可思议兆载永劫所修行的功德啊。你怎么跟他相比呢?   《大智度论》云:   譬如有人,初生堕地,即能一日行千里,足一千年,   满中七宝,奉施于佛;   不如有人,于后恶世,一声称念,阿弥陀佛,其福胜彼。   譬如有人一生下来就能日行千里,他足足走了一千年,你想想看,走了多远!这么一片大地上的宝藏,全部供养佛陀,其功德不如在释迦牟尼佛灭度后称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 ”。   善导大师云:   自余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全非比较也。   其它所有的修行,虽然都是善,都很好,但是,如果跟念佛比,就不能相比了。   就好像一间暗室,点一支蜡烛,蛮亮的,挺好;如果点一盏日光灯,就更好;如果跟太阳光比呢,不可为比千万亿倍。   你修行得再怎么殊胜微妙,如果和“南无阿弥陀佛”名号相比,“全非比较也”,为什么?念佛是阿弥陀佛本愿之行,其它修行,是众生的随缘杂善,怎么可以相比呢?   庆文大师云:   专称一佛名号,则是具称诸佛名号;   功德无量,能灭罪障,能生净土,何必生疑乎!   只要称念阿弥陀佛一佛名号,就是十方诸佛称遍了,能得无量功德,能灭一切罪障,能够往生净土,何必要怀疑呢?   圆照律师云:   一乘极唱,终归咸指于乐邦;   “一乘极唱”指《华严经》所言佛的一乘教法,一切教法虽然讲到极点,但是归结到最后,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全部指向极乐净土了。《华严经》都是登地以上菩萨的境界,到最后,就是普贤菩萨的境界了,普贤菩萨劝所有的四十二个阶位大菩萨,通通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万行圆修,最胜独推于果号。

   这样的修行、那样的修行,最殊胜的只有这一句阿弥陀佛果地的名号。   念佛法门叫做果地法门,“果”是和“因”相对的,因地法门就是在因中修行,慢慢一点点地积累;果地法门,是阿弥陀佛已经成佛了,把成佛的功德放在六字名号里边,叫做 “果”,这个果给我们,从果向因,所以叫果地法门。   这句名号,包含阿弥陀佛因地所有一切修行,那当然万行圆修不能超过六字名号啊。再怎样修行,即使你是大菩萨再来,你也不能超过阿弥陀佛!十方诸佛跟阿弥陀佛比,都还要往旁边退让一截, “诸佛光明所不能及”,何况我们是博地凡夫呢?所以,你所修的功德,和六字名号比,怎么能比呢?当然是完全仰投六字名号。我们所修的,没有功德。   有一则公案,达摩大师来到东土,梁武帝问他:“朕建寺度僧,功德如何?”梁武帝护持佛教,让出家人安心办道修行,几次发心当和尚,大臣几次重金把他从寺院请回,他可以称作是当之无愧的菩萨皇帝了。   不料,达摩大师回答说:“并无功德。”   一句话,说他没有功德。那我们跟梁武帝比,能比得上吗?   昙鸾祖师在《往生论注》里讲:功德有两种,一者,真实功德,二者,不真实功德。什么叫真实功德?菩萨所修,清净心中所修,没有染污,没有颠倒,没有虚伪,完全顺从法性。凡夫所修功德呢?不顺法性,有乖法本,是染污法、颠倒法、不净法。所谓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本心都没有识到,就像蒸沙求饭,蒸的时间再长,得不到一碗饭,“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因地就错了,果就不对应了。我们的心是生灭心、虚妄心、妄想心、颠倒心、染污心,极乐是 “清净无为涅槃界”,怎么能够去呢?所以,经过千辈子、万辈子也不能到净土。现在,阿弥陀佛果地成就的名号给我们,这就是现成的白米饭了,不是用沙煮成的饭。像我们那样所修的东西,通通是沙子。 又云:   况我弥陀,以名接物;是以耳闻口诵,无边圣德,揽入识心,   永为佛种,顿除亿劫重罪,获证无上菩提。   信知非少善根,是多功德也。   阿弥陀佛以名号救度众生,迎接众生往生净土;众生听闻名号功德、称念弥陀名号,名号当中无量无边的功德,自然进入内心,永为佛种,亿劫重罪顿时消除,必然证得无上菩提。可知念佛是多善根、多福德,不是经中所说的 “少善根福德因缘”。   戒度法师云:   佛名乃是积劫熏修,揽其万德,总彰四字,是故称之,获益非浅。   阿弥陀佛名号,是他兆载永劫积累的修行,把他因地所修行的万行万德浓缩在“阿弥陀佛”四个字里面,然后显露出来,四字也好,六字也好,都是阿弥陀佛本身的万德,所以,称念它,就能获得甚深利益。   用钦法师云:   今若以我心口,称念一佛嘉号,则从因至果,无量功德,无不具足。   现在心忆、口称“南无阿弥陀佛”嘉号,所有佛法修行的无量功德,没有不具足的。“从因至果”即从因地到佛果,声闻、缘觉、菩萨,一直到佛果。   嘉祥大师云:   佛有无量功德,念佛无量功德,故得灭无量罪。   我们说念佛灭罪,为什么灭罪?功德能够灭罪障。阿弥陀佛本身有无量功德,我们念佛的无量功德,当然能灭无量的罪。   法位大师云:   诸佛皆德施名,称名即称德,德能灭罪生福,名亦如是。   若信佛名,能生善灭罪,决定无疑;称名往生,此有何惑!   诸佛的名与德相符合,比如释迦牟尼佛叫“能仁、寂静”,这反映他有这种功德,阿弥陀佛叫“无量光、无量寿”,他有这种德,所以叫阿弥陀,“彼佛何故号阿弥陀?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德能灭罪,称念佛的名号,称扬赞叹佛的功德,德既然能灭罪生福,名也就有这个功能和效果。   如果真能相信佛的名号能够生善灭罪,那么对于“称名能够往生”有什么好疑惑的呢?   宗晓禅师云:   还丹一粒,变铁成金;真理一言,转恶业成善业。   古代道家炼丹,一粒还丹可以把铁变成金;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能够把恶业转成善业。   “真理一言”就是“南无阿弥陀佛 ”,除了六字名号,没有真理了,“南无阿弥陀佛”是无量光、无量寿,无量光代表真理的普遍性,到任何地方都存在,不会改变的;无量寿代表真理的永恒性,任何时代都可以得救的教法,这叫真理。不是说佛的正法时代能得救,到了我们末法时代就不能得救 ──法灭的时候都能得救嘛,所以叫无量寿。   《观经》说,十恶罪人临命终时称佛一口,阿弥陀佛就来接引他,说“善男子”,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转恶成善。   莲池大师云:   极乐依正,言佛便周;   佛功德海,言佛便周;   一切功德,言佛便周。   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正报庄严,如果详细地讲,诸佛菩萨出广长舌相昼夜讲说,也讲说不尽,但是,你只要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句,就完全包括在内了。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都收在六个字里边。   佛有无量功德,像大海一样,无量智慧、无量神通、无量光明、无量慈悲、无量法力等等,虽然有无量功德海,只要称念一句名号,通通在里边了。   弥陀万德之名,无一愿不包罗,无一行不体备,无一佛不贯彻。   阿弥陀佛的万德名号,没有一个愿不包含在里边;四十八大愿,愿愿摄在六字名号当中,所有的妙行、六度万行、八万四千法门,都摄在六字名号当中;十方诸佛所有功德,六字名号完全贯彻无余,而十方诸佛都异口同音称赞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可见得这句名号是如何的不可思议。   弥陀乃万德名号,一名才举,万德齐圆,不期于福,福已备矣。   阿弥陀佛名号叫万德名号,所有功德摄在六字名号当中,一句名号才念出来,所有功德完全圆备了,我们没有期望世间的福报,福报自然就有了。出世法、世间法都摄在六字名号当中了。   持名乃善中之善,福中之福。   举其名兮,兼众德而具备;   专乎持也,统百行以无余。   念佛是善中之善、福中之福。名号才举出来,一切的功德都具备了;专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收摄一切修行,三学、六度、八万四千行,没有任何遗漏。   这个怎么领会呢?打一个比方,我国古代是帝王制,一切国土归皇帝所有,身为皇帝,掌握玉玺,一切都全部得到了。作为一国之主,不需要说另外再去兼任省长、县长,根本不需要了,通通在他的管辖之内。   什么意思呢?别的行法是因地的行法,弥陀的行法是果地的行法,“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就好像是帝王一样,其它修行,菩萨、缘觉、声闻,乃至人天五戒十善等等,就好像省长、县长,都是部分的,一个是总的,一个是部分的,总的当然包括部分的了。所以,只要称念 “南无阿弥陀佛”,完全包含在内。   就像这幢房子,我们讲“房子”,是个总体名称,这个房子有门、有窗户、有墙壁、有楼梯,有砖、瓦、水泥等材料构成,但是我们不需要一个个地讲,我们讲“房子 ”,全部在里边了,对不对?“房子”比喻总体的名称“南无阿弥陀佛”,砖、瓦、门、窗是比喻分散的行法,是初级的。   只要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完全包罗。   祖师讲的话,完全是从经典来的,不是夸张。前面我们引用过了,“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一念之间得无上功德,所以祖师都这样讲,异口同音。   越三祇于一念,齐诸圣于片言。   这些话讲得都很干脆。按照通途的修行,从发心,踏上修行路,生生不退转,要经过一大阿僧祇劫才到初地,再经一大阿僧祇劫到八地,再经一大阿僧祇劫十地圆满,然后再经百劫修相好,慢慢成就佛果。这是 “三祇”──三大阿僧祇劫,一个劫是多长时间,我们无法想像,何况阿僧祇劫?太长了,太遥远了!所以,圣道修行很难,“久乃可得”,这个“久”不是说三百年、五百年、三万年、五万年、三万生、五万生,是无量劫。   阿弥陀佛成佛呢,不止三大阿僧祇劫,阿弥陀佛修行成佛是经过“不可思议兆载永劫”,他的修行超越了一般菩萨的修行,所以其功德也无量无边。   现在,很简单,“越三祇于一念”,一下子就跳过去了,怎么跳过去?“一念”,念什么?念“南无阿弥陀佛”啊!这一念就超过了三大阿僧祇劫,怎么可以想像?这一念的功德,已经跟诸佛平等了。 有人讲:“你们这样讲,就太……,怎么能抓住佛的片言只语呢?”就是要抓住片言只语,看你抓得准不准,你要是抓著枝末了,千言万语也不管用,如果抓住根本了,片言只语能让你解脱生死。六字名号就是六个字,虽似片言,但它能总摄一切,不是割裂的,它是成为一体的。   蕅益大师云:   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以名召德,罄无不尽。   什么叫“以名召德”呢?名号能召感一切功德。   持名一法,普被三根。摄事理以无遗,统宗教而无外。   持名念佛法门,上根、中根、下根,有智慧的人、没有智慧的人,贤善的人、愚恶的人,通通可以得利益,就好像天空一样,天空哪里不能包容呢?就像大地一样,什么东西不能承载呢?鲜花、清泉能够容纳,毒草、污水同样也能容纳,不管清净、污秽,大地平等对待。阿弥陀佛的愿心 “究竟如虚空”,没有分别,所以讲“普被三根”,圣人也好,凡夫也好,凡夫里边,善凡夫也好,恶凡夫也好,乃至三恶道众生,通通在佛的愿心之内。   这句名号,事也在里边,理也在里边,没有遗漏了。有人讲:“念佛是念佛,可是道理不明白呀……”不需要懂道理,你念“南无阿弥陀佛”,理自然在当中了,毫无遗漏;那么事呢?事也是一样的,往生不是光有理,说 “心净则国土净”、“自性即是弥陀”、“没有往生这回事”,这个是偏向理的一边,佛可以讲这个话,我们不能讲这个话,因为佛的理是无碍圆融的,凡夫如果偏于理这一边,事相就落空了。净土有理有事,说能往生,就有极乐净土,就有阿弥陀佛,就能让你去往生,所以,称念这句名号,实实在在有佛、有净土、有往生,往生能成佛,能证悟诸佛平等境界、真如法界,事理完全含在六字名号当中,所以,不要懂得很多,会称念 “南无阿弥陀佛”,通通包含在内。   “统宗教而无外”,“统”是统摄,“宗”是禅宗,佛法讲的“宗”,专门指宗门,“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是指教下,天台、华严,种种教理。这一切都在六字名号里边,都包括了,超越性的。   佛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   持佛名者,善根福德同佛无异,则一一声,悉具多善根福德也。   《阿弥陀经》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蕅益大师就解释了,善根之因是什么呢?不是我们自己所修的,是阿弥陀佛因地所发的大愿,作为我们善根之因,也就是说,弥陀的本愿是我们的往生之因;阿弥陀佛因地兆载永劫的大行,是众生多福德之缘。   我们没有福德,可是,阿弥陀佛兆载修行的福德成为我们的福德;我们没有善根,可是,阿弥陀佛五劫思惟的大愿(菩提心)成为我们的愿心。佛的愿成为我们的愿,佛的行成为我们的行,这叫 “多善根福德因缘”,哪一种修行可以和念佛相比呢?   所以,持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人,你的善根,跟阿弥陀佛一样,你的福德,跟阿弥陀佛一样,没有差别,“一念具足无上功德”,经典也是这样说的。   那样,我们每一声、每一声的念佛,当下都是“多善根福德”,这个“多”已经不是“多少”的“多”了,是无上,是佛的善根福德。   净土法门,三根普摄,绝待圆融,不可思议,   圆收圆超一切法门,甚深难信。   蕅益大师赞叹这个法门太深、太微妙了,众生太难相信了。   但是,也可以讲深,也可以讲浅。讲深,连等觉菩萨都不能测其底;讲浅,连我们这样的罪业凡夫都可以简简单单口称名号到净土。深浅不可测量。什么叫“绝待圆融 ”呢?“绝待”就是绝诸对待,我们凡夫都生活在对待当中、分别当中,比如说“善人能往生,恶人不能往生”,这个叫对待法,有所分别。可是六字名号呢,非善非恶,不是善恶法,叫 “绝待”。如果说“多念佛能往生,少念佛不能往生”,这个叫对待法,有多、有少,有比较对待,那六字名号呢?非对待法,非多非少,如果讲“出家能往生,在家不能往生 ”,出家、在家是相对法,六字名号没有这一切,它叫“绝待圆融”,怎么可以去分别、思量呢?    难信之法

   释迦如来,说此无藉劬劳修正、但称名号、径登不退、   奇特胜妙、超出思议、第一方便,更为难中之难。   释迦佛讲这个法门,不用你辛苦修正(讲得很清楚了),“无藉”,不需要假借。这来源于龙树菩萨的《易行品》,“如水上乘船则乐”,净土法门就是安乐的法门,根本不是苦修苦行的法门。   我们一讲到学佛,“哎呀,很难哪!要苦修啊!”那是圣道门的特点,“如陆地步行则苦”。净土门就不这样,“如水上乘船则乐”,所以讲,不需要勤苦修证,但称 “南无阿弥陀佛”,直接就不退转了,决定往生,所以,这个法门叫“奇特胜妙”,没有任何法门比这个法门更加奇特,也没有任何法门比这个法门更加殊胜,它超出了我们的思议境界,你怎么想都想不过来,我们总是想 “这样差不多可以吧!那样大概不行吧……”全是分别。事实上,只要念佛,没有不往生。所以这个叫“第一方便”,很简单就可以往生净土。   “难中之难”,是说难以相信。如果讲五戒十善,比较容易相信,世间的人,他虽然没有信佛,虽然没有归依三宝,他会有一个基本观念: “佛教,就是教人行善嘛。”这是最基本的,他容易相信。如果跟他讲:“佛教不是光行善哦,是要出离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他就不容易相信了,“哪里有因果轮回呀? ”浅法容易相信,再深一点,说三世因果,他不相信了;好了,三世因果相信了,再讲“学佛是要了脱生死”,有的人就不相信了,“还能解脱啊,想都想不到。”更深了;深法里边,有声闻法、菩萨法,讲阿罗汉,有的人能相信,像现在小乘佛法地区,大乘佛法他们不能相信,因为大乘佛法比小乘佛法深哪!所以,小乘的人说 “大乘非佛说”,他没有这个善根,信不了;大乘佛法里边,有圣道、有净土,讲大乘佛法要怎样修行才能解脱,还比较容易相信,说“不用怎样辛苦修行,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到净土 ”,他不敢相信了,因为这个法深、妙;净土法门里边,又有两种了,“要门”还比较容易相信,“三福、六度回向求往生”,很多人听了,“这还差不多”,如果跟他讲 “专念佛就能往生”,他就有点怀疑心了,不敢嘴上讲怀疑,他心里边怀疑,他嘴上讲“念佛可以往生”,心里却想“但是,总不能那么容易简单吧!还要再加上一些经咒和其他的修行吧! ”不敢相信,或者说“专念佛可以往生,但是一定要念到工夫成片”,很多人也能这样相信,“对呀,念到工夫成片当然可以往生了,伏住烦恼了,得清净心了,往生该差不多了。但是,如果不能做到这些,那也能往生吗? ”他不敢相信,所以,越深就越不敢相信;来到第十八愿说“乃至十念”、“乃至一念”,“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五逆重罪的人,临终念一句十句就往生了,你看看,多少人吓得嘴巴都张开了,不敢相信,很多大法师不敢相信。 无须思惟

   对于这样的法门,凡夫根本不要来思惟,你怎么思惟呀?阿弥陀佛的大愿经过五劫思惟,你怎么去思惟?所以,我们就老老实实念“南无阿弥陀佛”,真为生死考虑,你就念 “南无阿弥陀佛”,如果说“哎呀!我非要把道理搞通再来念佛”,那就惨了。   佛打了一个比喻,说一个人很愚痴,“佛啊,你说的我不能接受,除非你把道理给我讲通了。”佛说: “我打个比喻给你听:比如一个人中了毒箭,毒性发作,有人来给他医治,但遭到这个人的拒绝,他说:‘你要告诉我,这支箭是谁射来的,他是什么身份,箭头上涂的什么毒……,你要把这一切讲清楚,我再吃你的药。’还没等人家讲清楚,这个人就死掉了。”   很多人在那里研究,考虑来考虑去,不断绕圈子。善导大师在《观经疏》中劝导说:“汝一心正念直来!”现在就来,马上就来,直直地来,不要拐弯,不要化妆,不要绕圈子,现在就过来!不然你来不及啦! “我能护汝!”我能保护你!   这样的法门,以我们的凡夫心不敢想像,所以,经中说“难中之难无过此难”,难信之法。前面,慧净法师说得很清楚:净土法门是易行道,解释为易行难信。之所以难信,正因为易行,容易到不敢相信的程度。   现在舍难取易,不从难信这方面讲。我们以凡夫的境界,当然很难相信了,可是,易行的背后,有阿弥陀佛的慈悲,六字名号的成就是经过怎样艰难的修行我们不知道,不要说 “往生哪有这么简单?”你不知道这是经过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艰难修行,才有今天我们这样简单的结果啊!   像我在这里拿著麦克风也很简单,如果是古代的人,那就不相信了,“哪有那么简单,这东西一拿,声音就那么大?”这么简单,是因为科学发达啊,科学家设计好了,我拿了就能放大声音啊。我这是得到别人的利益啊。   念佛也是一样,我们今天能够享受阿弥陀佛的佛果,得到往生的利益,全来自于大悲慈父阿弥陀佛的辛勤修行。   如果连这个阿弥陀佛给我们的简单的佛果都不敢要,不愿意接受,那你辜负了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心。   所以,不要认为简单就不要,是佛所给的。   释尊所得名号   一声阿弥陀佛,   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   释迦牟尼佛成佛了,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译过来叫做“无上正等正觉”。释迦牟尼佛成佛得到什么东西呢?蕅益大师明确地跟我们说:这句“南无阿弥陀佛 ”名号,就是释迦牟尼佛所得的佛果,他就得了这句佛号了。现在,释迦牟尼佛把他所得的这句佛号 ── 阿弥陀佛的佛果正觉,一点不保留地交给我们浊恶众生。释迦牟尼佛得这句名号是得佛果,我们得这句名号也是得佛果啊。释迦牟尼佛成佛,没有成别的,就是得了这句 “南无阿弥陀佛”,所以,有句俗话说:“六字名号是真经。”确实如此。能了脱生死才是真经,别的行法也是真经,但是我们修不来,对菩萨是真经,对我们就不是了。六字名号呢,能够转凡成圣, “能令瓦砾变成金”。释迦牟尼佛那样的苦修苦证,蕅益大师说:得到一句六字名号。

   不得不佛

   清珠投于浊水 浊水不得不清   佛号投于乱心 乱心不得不佛   清水珠一放到混水里,水自然就清了(我们知道明矾有净水的功能),“浊水”代表我们的心,我们的心很混浊、污秽;“清珠”代表佛的六字名号,叫“至极无上清净宝珠名号 ”;我们的心很混乱,杂念纷飞,佛号进来以后,“乱心不得不佛”,自然要去成佛,所以,只要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管他乱不乱,自然要去成佛的。   我们大脑的分别意识,在临终的时候是不起作用的,这都是生灭法。我们轮回的主体也不是这些思想意识,轮回的主体是阿赖耶识(第八识)。我们的想法不管怎样,好也好,坏也好,就像空中的云雾一样,最终都要过去的, “我东想西想,所以影响往生……”不是这样的道理。如果我们不念佛,那当然,六识熏入八识,使得我们去流转。但是念佛呢,这些东西不起作用,表面看它们很汹涌,实际上不起作用,由于名号光明摄取的作用,使我们到达涅槃的净土。

   如何相应

   一念相应一念佛 念念相应念念佛   一念相应之后,自然就念念相应。什么叫“一念相应”呢?如果说第一念相应之后,第二念就不相应了,那就不叫“一念相应”了。“一念相应”,就是一念称念“南无阿弥陀佛 ”,以愿往生的心、以愿让佛救度的心,叫“一念相应”。   阿弥陀佛发大愿说:“我要救你!你让我救!”这是佛的愿心;我念“南无阿弥陀佛”接受阿弥陀佛的救度,这就相应了!那么,这一念之后,念念都是这样,念念都是仰靠、归命、顺从的心,念念都是决定往生的心,所以叫 “念念相应念念佛”。   有人把这两句解释得很难,“念佛,念到心里清净了,念到见光了、见花了,啊,今天念得跟佛蛮相应的……”其实,相差十万八千里,你根本不知道佛的大愿,你是在那里修为造作,那是跟你的那种身心反应相应,今天觉得不错,明天就消失掉了 ── 生灭法嘛!怎么能够到净土啊?晚上打坐觉得不错,早上一起来就没有了;睁眼觉得不错,闭眼就没有了;闭眼觉得不错,睁眼就看不见了……这个都是外相,生灭法。   我们相应,是相应于六字名号,知道“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有我等的往生在里边,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誓愿所成就,信顺这句名号,不怀疑,叫 “一念相应”,能够这一念相信,就永远地相信下去,一信就永信,一念就永念,不改变,所以叫“一发心以后,永不退转”,自然而然的,这样跟佛相应。

   念佛稳当

   百丈禅师云:   修行以念佛为稳当。   修别的法门不稳当,为什么?没有佛的护念,没有佛的光明摄取,只靠自力,没有他力。念“南无阿弥陀佛”很稳当。百丈禅师是修禅宗的,但是,他也提倡念佛,因为他知道:修禅宗很不容易,一般人做不到,所以告诉大家 “念佛稳当”。   念佛稳当,叫“千稳万当”,一千个人念佛,一千个往生,一万个人念佛,一万个人往生,当然叫稳当了,不然就不稳当了。说“我念佛不一定往生”,那就不稳当了。   永明禅师云:   无禅有净土 万修万人去 但得见弥陀 何愁不开悟   有禅无净土 十人九蹉路 阴境若现前 瞥尔随他去   这里取了《四料简》的两首。什么叫“有禅”,什么叫“无禅”呢?“有禅”就是开悟的人。没有开悟,不能叫“有禅”,这是印光大师解释的,“我在那里打打坐,眼睛一闭,叫有禅。 ”那差太远了;什么叫“有净土”呢?真的愿往生极乐净土,心里边相信弥陀的誓愿和名号,知我念佛必定往生,真信切愿,老实念佛,这叫“有净土”,不是在那里随随便便 “我相信有极乐世界,我想去……”然后东抓西抓,那不叫“有净土”。 “无禅有净土”,你虽然没有开悟,但是,你念佛,愿意往生净土,则万修万人去,一个不漏。能见到阿弥陀佛,还怕不开悟吗?马上就证无生法忍,不止是开悟的问题了,成佛啦!   “有禅无净土”,你虽然开悟了,大彻大悟,但是,如果不求生西方净土,十个人就会有九个人路子搞错,错在哪里呢?不是他不了解佛法 ── 他开悟了还不了解佛法吗?虽然开悟了,但是不能解决生死问题,到临终的时候,就会被业力所牵引,流转去了。   五祖戒禅师就是这么回事。五祖戒禅师是个大彻大悟的人,他后来投胎转世成为苏东坡;还有一位圆泽禅师(《印光大师文钞 》多次提到),他也是修禅的,他的工夫达到什么程度呢?有一次,他的朋友约他到四川,他说从陆路走,那位朋友一定坚持从水路走,他后来逼得没办法,只好走水路,走水路就要坐船,路过湖北境界的时候,在码头上碰到一位孕妇,圆泽禅师对朋友说: “坏了,我不愿从水路走,就怕这个妇人,她怀孕很长时间了,没有分娩,就是等我来投胎,现在见了,已是无法可避了。”(圆泽禅师能知过去未来,他就知道有这个因缘 )然后他就沐浴更衣,坐脱立亡。   圆泽禅师圆寂之前,跟朋友约定:“三天后来相见,我对你一笑,以为凭信。”那位朋友三天后到那位妇人家,一进门,就看见生了一个男孩,男孩见了他,果然一笑为信。那位朋友无意前往四川,就回到寺院,才晓得圆泽禅师在出行之前已把后事都嘱咐好了,因此越来越觉得他不是平常人。   印光大师规劝大家:像这等工夫,能知过去未来,想走就走,想来就来,况且不能了生死!他如果能念佛的话,到极乐净土,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所以说,何况我们这一点小小的修行,那就不要说了。

   无所不能

   省庵大师云:   一句弥陀,是斩群邪之宝剑。   一句弥陀,是破地狱之猛将。   一句弥陀,是照黑暗之明灯。   一句弥陀,是渡苦海之慈航。   一句弥陀,是出轮回之径路。   一句弥陀,是脱生死之良方。   一句弥陀,是成佛仙之秘诀。   一句弥陀,是换骨髓之神丹。   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是宝剑,一切邪魔,当下斩断;我们造了地狱的因,但是这句名号能把地狱果报破掉,是猛将;我们内心没有智慧,在黑暗当中,但是,弥陀名号能把我们引到西方光明净土,是明灯 (“我不懂佛法呀……”不懂佛法没关系,你会念佛,肯定可以去成佛,这叫明灯,明灯你不用,背对著它,那就自己投向黑暗了);我们在生死的业海当中,靠什么度脱呢?靠自己的修行── 没有力量,那就靠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慈航;在六道轮回里边,生生世世地流转,从来没出去过,这句“南无阿弥陀佛”让我们径直出离轮回,是径路;一句 “南无阿弥陀佛”是了生死的良方;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成佛道的秘诀,丢掉了秘诀,你怎么成佛呢?什么事情都要得个诀窍,凡夫成佛的诀窍,单在一句六字名号, “若要问我有何诀窍,叫你专念弥陀名号”;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换骨髓的神丹,这是一个比喻,是说得到法身慧命。   八万四千法门,六字全收;   一千七百葛藤,一刀斩绝。   省庵大师禅宗也是很通达的。他说:八万四千法门,六个字就包括了;禅宗一千七百个公案(为了解沾去缚,破除执著),当下就斩绝了,根本不用去参。所以,一切法门无法超越念佛往生净土的法门。   彻悟禅师云:   一句阿弥陀佛,   是阿伽陀药,无病不疗;   是如意珠王,无愿不满。   是生死苦海之慈航,无苦不渡;   是无明长夜之慧灯,无暗不破。   阿伽陀药是佛经里的比喻,万病总治,贪嗔痴病、烦恼病、业障病……所有的病通通能治,不用担心;如意珠王是一种宝珠,想要金银,出现金银,想要玛瑙,出现玛瑙,一句六字名号,想要什么,就出什么,想要什么样的圣果,自然就有,所有的愿都能满 ── 你能成佛,还有什么愿不能满的?没有什么苦,念佛不能度的,乃至现生现世的身体病痛、家庭不合、事业不顺等等,也能解决,要根本地解决,则是了脱生死大事;我们在无明黑暗当中,如茫茫长夜,阿弥陀佛名号,是智慧的灯塔,无暗不破。

   念佛见佛

   念佛时即见佛时,求生时即往生时;   三际同时,更无前后。   “念佛时即见佛时”,念佛的时刻,当下就是见佛的时刻。念佛的当下,阿弥陀佛放大光明摄受其人,观音、势至如影随形,眼睛虽然不能见,但是确实存在 ── 用心来见,不是用眼来见。同时,我们念的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本身,它就是佛,因此也叫见佛。   “求生时即往生时”,并不是等待几十年之后再往生,不是!是说你现在愿意往生,现在就得到了往生!   “三际”就是过去、现在、未来,“三际同时”,没有前后的区别,当下这一念,完全就是了,所以,这句名号叫“无量寿 ”啊。   这些讲起来,都很玄妙,但是,再怎么玄妙的道理,我们只要口称“南无阿弥陀佛”,所有的利益都得到了,并不是说我们要懂得这么多,念佛才能往生。说这么多的目的,是引导我们对这句名号坚信不疑,专念名号。我们虽然不能懂这么多,不会背 ── 有人说:“师父,经文讲得很好,可是我记不得。”你不记得、会念佛也能往生。这样讲解,大家依文思惟,了解名号不可思议的殊胜功德而专念名号,必然往生。

   但凭六字

   古德云:   一句弥陀无别念 不劳弹指到西方   不用三祇修福慧 但凭六字出乾坤   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不要有第二个心思念别的,不要杂行杂修),不用弹指这么长时间、不用弹指这么费力,就可以到西方净土去了。你看,祖师讲得多么容易!   不要你三大阿僧祇劫修福修慧再成佛,只要靠六个字,就可以出离三界六道。   莫讶一声超十地 当知六字括三乘   你不要感到惊讶,惊讶什么呢?一声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连十地菩萨的功德都超过了,跟佛平等了!   为什么不叫我们怀疑呢?要知道:六个字里边,包括了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它是佛乘。既然是佛乘,当然“一声超十地”。   我们现在交通很发达,有汽车、有火车、有轮船、有飞机,比如坐飞机吧,如果在地上走路的话,我们在座的莲友,多数都是老年人,如果拿你们和马拉松冠军相比,你能跑得过他吗?肯定比不过他。但是,如果你坐在飞机上,看到他在底下跑,他跑得再快,比得过你吗?他比不过你了。为什么?交通工具不一样啊,他靠自力,你靠飞机的力量,是他力的作用。 “一声超十地”是什么呢?佛力的缘故啊。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句,能够达到佛的境界。   一旦你乘上飞机,看下面的人和车就像蚂蚁一样,慢慢爬。他们跑得再快,也没有你快。所谓“不行而行”、“如实修行 ”,我们自己虽然没有修行,但是,再也没有比这更精进的了。所以,有人讲“精进”,讲“懈怠”,凡夫谈什么精进、懈怠,通通是懈怠,佛的精进才是真精进,六字名号自然让我们往生净土。   若人但念阿弥陀 是名无上深妙禅   只要专念名号,没有比这更深、更妙的。   舍 得   三藏十二部 留给他人悟   八万四千行 饶与旁人行   各位舍不舍得?   不过,也有人不舍得,不然,“留给他人悟”,谁来悟呢?舍得的人就留给那些不舍得的人去悟。等你悟了半天,“我开悟了。”开悟了还早,“悟后不念弥陀,管保老兄未悟 ”,“千悟万悟悟不到,就是一句佛名号”,你能念佛,真正开悟了,你不念佛,没有开悟。   三藏十二部讲得就是念这句名号。为什么要留给他人悟呢?我们来念名号,已经得到三藏十二部所讲的真实教法了,他还没有懂得,所以还要研究三藏十二部,慢慢研究,到后来, “哦,原来是念佛!”所以,祖师大德当初都研究了很多经教,学了很多法门,到最后,进入念佛法门,他们总结自己的经验,说:“专念弥陀名号。”   “八万四千行,饶与旁人行”,因地的修行,别人去修,我们现在坐“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大愿船了。

\

   薰 习

   第六章引用了大量佛经和祖师的话,把这句名号的功德展现出来。这些经文、祖语,大家回去可以多多读诵,佛法需要薰习。心中的疑惑在所难免,但如果我们多多听闻、多多思惟,自然就专心念佛了。   解脱之道   要反覆说明的是,专心念佛并不是妨碍行善积德,尤其是我们念佛的人,单独念佛,自己能念得下来吗?是要众生共同得利益的。比如说我们这个佛堂,如果大家都抱著自私自利心的话,佛法就得不到弘扬了。   我们现在知道,念佛并不在于一天必须念十二个小时才能往生,我们可以边工作边念佛、边念佛边工作啊,真正做到世法、出世法两不妨碍,如果不是这样, “我不能一边工作一边念佛,我要回去打坐才能念佛。”修行和道场事业不能兼顾。现在不是这样,你可以手拿抹布,一边清理厨房,一边口称名号,“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何其快哉!走路也一样,“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清净心念佛也是念佛,散乱心念佛也是念佛;行住坐卧任何时候都可以念佛,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把我们解脱了。    学佛的道心是好的,想了生死,但是不得法不行。念佛人要尽到自己的本份,士农工商都不妨碍,念佛本来就是无碍的法门。你不得法,不得要领,还处处嫌人家碍了你的事。有一句话说: “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只要有心,再忙碌,再有事碍,也没有障碍。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解释

  • 心经唱诵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