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原文网

太上感应篇大意

发布时间:2019-10-08 09:21:19作者:心经原文网

太上感应篇大意

净空法师主讲

今天借这个机会,给各位同修们介绍,太上感应篇,这一部书,实在说是一篇不太长的文章,可是在历代的古圣先贤,给我们做的注疏讲义,内容非常丰富,不但包括了儒家的精要,而且将道家佛家的精华都收揽在其中,那么,这一部书的名称呢?就叫做感应篇汇编,这一部书的真正作者,已经很不容易去考证了,正文第一句,太上曰,太上呢?我们可以看做是至尊的一种称呼,所谓,称天立教,指示人不可以疏忽,要认真的去体会天道,也就是天理,顺乎人心,而去奉行的意思,所以叫太上,在注疏里面,那么,也有一些人啊!将这个太上,说为老子的尊称,这是不是太上老君,就是老子,我们不敢断定,这是需要经过考证的,如果是老子,我们晓得,在史记里面,所记载的,老子是与孔老夫子,同一时代的人,年龄比孔老夫子要大十几岁,他生在西元前五百六十一年,卒于西元前四百六十七年,史记里面这样记载的,说他姓老名单,字阳,外号称之为阳子,当中国西汉之初,老就转为李姓,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木子李,把这个字改了,改了这个李姓了,那么,后世的子孙,在他家谱里面,追名为耳,出生在相国,相这个地方,在河南鹿邑县,东方十五里的,这个所在,他是生于相之赖乡,曲仁里,可见得这个史书里面啊,将他的尊址,居住,记载的很详细,那么,相这个地方,当时是属于陈国,在老子二十八岁的时候,也就是西元前五百七十四年,楚国灭了陈国,那么,相这个地方呢?就成为楚国的领土了,入了楚国的版图,那么,后来楚国,把这个地方改称为苦,把相这个地方,改成为苦,因此,老子的籍贯,要从他出生的年代来说呢?他是陈国,相人,要从他晚年时候来讲呢?他是楚国的苦人,就是苦县人,他在世的时候,寿数很大,他活到了九十五岁,是一位长寿的老先生,那么,相传这一篇文章,是他老人家留传下来的,究竟是不是姑且不论,但是,这一篇东西呢?是非常有价值的,我在北部与南部,也都讲过感应篇,所使用的时间,大概是四十五个小时,到六十个小时之间,当然,今天在此地呢?我们也只能用两个小时来介绍感应篇的大意,其目地呢?是希望诸位同修,能够提起兴趣来研究,来读诵,来实行,造自己之福,造一家之福,造社会国家之福,这是我们研学的目标,全篇是以开头的四句为总纲,这就是所说的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啊,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这四句,把感应理与事,都说得非常的透彻,感好比种植,应好比是花果,有感必有应,随感随应,这是天然之道,这个道理,非常之深,当然也不是很简单的几句话,就能够说得完,佛在经论里面,给我们的启示,所谓世出世间万事万物无非是一大感应啊!如果要彻底探讨感应之理,必须要从大经大论,于甚深般若之中去探讨,理明了之后,我们对于感应,信得才真,信得才切,而后我们进修才有余地啊!成就是必然的。

过去,印光大师他老人家在一生之中,留给我们的遗教,可以说是相当的丰富,现在在台湾台北,有一个佛教出版社,将大师一生的遗教搜集起来,编了一个全集,是精装六大册,那么在全部遗教里面,我在讲席当中,把他归纳为五句,二十个字,就整个包括了大师一生的教化,也就是说,他老人家一生教化的纲领,不出这二十个字,第一句讲的是‘敦伦尽分’,伦就是伦常,分是本分,所谓五伦十义啊!这是世出世法的大根大本,第二句‘闲邪存诚’,是要做心地的功夫,也就是儒家所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印祖以四个字来说明,闲邪存诚,与儒家讲的这八个字是一样的,第三是说‘诸恶莫作’,前面那两句敦伦尽分是自修,是修身,闲邪存诚是修心,以身心作基础,再进一步,做诸恶莫作这就是消灾,我们一切的灾难,是过去世,现在世恶业的感应,如果我们从此以后,真正能够做到诸恶莫作,我们一切的灾难,就渐渐的远离了,灾消了以后,我们进一步要做的,就是要培福,培福怎样培法呢?那就是要做到‘众善奉行’,这一些在了凡四训里面,已经把这个道理,大略的说过,在这一篇里面,将这些细目,具体的开示给我们,便于受持,便于我们依教修学,所以这一篇东西印祖取他代替佛门的戒律,这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佛法的修学,一定是以戒律为基础,所谓是因戒生定,因定才开慧,何况我们智慧,不能够现前,就是由于我们业障太重,障碍了我们的智慧,性德,那么,我们怎样叫智慧开、性德现前呢?首先要讲消灾,消灾怎么个消法,过去章嘉大师曾经告诉我,必须要修忏悔法门,所以十大愿王,忏悔业障列为第四条,这个前面四条,都是属于修学的基础,罪业怎么忏除法,就是要知道善恶,要知道自己的过失,改过自新,这个才叫真忏悔,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消除业障啊!因此这一篇全篇宗旨所在,就是后面的一句话,‘改过迁善’,能改过迁善,自然就能转祸为福啊!可见得我们的障碍,我们的灾难,别人不能够给我们排除,别人也不能够代替我们,必须要靠自己认真的努力,才能够做到转祸为福,转迷成悟,转凡成圣,这一桩事,实在讲并不难啊!世间之难事,是以求人为最难,这一桩事情不必求人,这是求自己的事情,只要自己能努力肯发奋,一定可以做到功德圆满,这是首先,我们要认识的,我们要改造自己的命运,转移自己的命运,关键的所在,就在这一篇,能不能彻底的圆满去实践他,就是以世出世法来说,你要想学佛,成佛,成菩萨,基础也在这一篇,所以印光大师一生当中,不遗余力来提倡,来勉励我们后学,以这一篇代替戒律,以这一篇做为成佛作祖的根基,所以我们在华藏佛教视听图书馆里面,我们计划经常开这个科目,与诸位同修共同来研究、来探讨他的理论与精神,来研究他在日常生活当中可行的方法,以及听取诸位修学的心得报告,来增长我们的信念,增长我们的信心,我们这一方,人人都以感应篇来修学,断恶修善,善人多了,我们这个地方就是福地,是善地,善人多了,我们这个城市,就叫做福城,我们读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生长在福城,居住在福城,种种的事业,都在福城,福城究竟在那里呢?福城在我们心地里面,我们有了福,我居住的地方,就是福地,现在呢?让我们将这一篇的大意,概略的给诸位做一个简单的报告,全篇经文的结构,可以分做七个大段,第一个大段是总纲,有四句,第二个大段是示警,就是很明显的指示我们警告我们,第三大段是讲修福、福报,第四大段是讲恶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而以这二段,福报与恶报为本文的重心之所在,就像经典里面,所谓的正宗分,主要的一部分,第五个大段,推本念初,也就是根本,要找出最初这一著,第六也是全经的旨归,也就是用心之所在,改过迁善,未后几句是全文的结勉,总结劝勉我们,这是一共分做七个大段,在第一大段里面,当然每一段每一句,我们都没有时间来细说,可是我们还是需要从本文把这个一段一段的意思介绍出来。

在总纲里面,虽然只有四句,四句就是两小段,前面两句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啊!这两句是阐明感应的道理,是讲感应之理,后面这两句,是善恶之报,报是报应,如影随形,这两句是阐明报应之事,讲这些事相,那么,在第二段里面,示警,文字比较上要长一点,我们把他分做两个中段,第一个是示警,第二个是监察,在第一个中段里面,分三个小段,第一阐明,第二别示六句,第三是总结,结示,经文里面,‘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尽管今日有许许多多人,不相信有天,有神,有鬼,可是真正相信的人,依然是不在少数,不但我们中国信的人很多,在日本,在韩国,在东南亚,甚至于在欧美,相信有鬼神的,还是很多,很多啊!事实上有没有呢?给诸位说有,绝对是有,关于这些事情,我们想留在文昌帝君阴骘文的时候,我们再加以详细的说明,这些地方我们只注重那些是善行,那些是恶事,我们必须要辨别,然后我们才能够断恶修善,成就我们的德行,培育我们福报的基础,这是最重要的,天地有司过之神,司是司理管辖的意思,‘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这个几句,是阐明,下面有六句呢?是别说,夺人之算,算在中国,一般的讲法,是一百天,你造了大的恶事,夺你一算,这个一算,就是一百天,一纪是十二年,所以有大善,可以延寿,有大恶,可以减寿啊!‘算减则贫耗’,这是一桩事情,这就是报应,算减你就得贫耗,‘多逢忧患’,凡是操心的事情,灾难的事情,常常遇到,‘人皆恶之’,这是第三个,俗话说,某人倒楣了,某人不走运了,人见到他都讨厌他,都不理他,‘刑祸随之’,天灾人祸都来了,‘吉庆避之’,凡是好的事情,吉祥的事情,他遇不到,‘恶星灾之’,恶星就是凶恶之星,所谓是凶神恶煞,别人遇不到的,他遇到了,这是别说的六桩事情,未后一句,这是中段里面的一个总结,‘算尽则死’,我们俗话,有一句话说,福尽人亡啊!也是这道理,这是示警的这一段,提出来警告,告诉我们,不要以为我们动一个恶念,做一桩别人不知道的坏事,以为可以瞒过别人,殊不知可以瞒过人,不能瞒过天地鬼神,不能瞒过自己的良心,我们做了恶事,动了恶念,心不安,所以与这一些司过之鬼神,就起感应道交了,他怎么知道的,他怎么来的,我们心有所感,他有所应,感应道交啊!诸位细细去想这个道理,这个里面,没有迷信,也不牵强附会,而句句是真实之理,真实之事,第二段呢?讲监察,就是天地鬼神,这个人间之事,看得很清楚,明白这一大段,了凡四训里面告诉我们,我们要具畏心,时时处处有畏惧之心,我们的心才能够养成诚敬,诚敬是福德的根源啊!说‘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那么,这一些详细,诸位可以去查看,感应篇汇编,或者是感应篇直讲,都解释得非常的详细,这一段是讲天神的检查,人与天,人与鬼神,人与六道,乃至于人与尽虚空遍法界,息息相关,感应道交啊!感应之理,甚深难以觉察,感应之事,非常的微细,也不是我们粗心人,能够观察到的,如果你有定功,有甚深的定力,你在定中可以见到这些理,可以见到这些事,所以功夫,要认真的做,而后这功夫愈深,理愈明,理愈明,愈能增进功夫,所谓是行解相应,理事一如啊!

下面一段,这是讲的身中神,在佛法里面,所谓识神,华严经里面,所谓同生,同名,二童子,我们看经文,‘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这就是身中神,他不离开我们,我们举心动念,他都知道,所以不必天神检查我们,身中神,到时候,庚申日啊!每六十天当中就有一个庚申日,换句话说,两个月里面,他要上天去报告一次,这一个人,他心的善恶,行的善恶,诸位想一想,他怎么不知道呢?第三是‘月晦之日,灶神亦然’,这个奉祠灶神,在过去中国大陆,可以说每一家,每一户,对于灶神都非常恭敬,灶神有一个对联,上天奏好事,下地保平安,这是我们世人,对于灶神的期望,那么,既然有这个期望,我们要符合神明的期望,上奏好事,当然我们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他一定去奏好事,去报告我们的好事,下地保平安,凭什么保佑你平安,感应道交,我们是积善修德啦!尤其是广积阴功,这是我们平安的张本。末后这几句是结劝,劝勉我们,‘凡人有过’,凡是通指一般人,如果有过失,‘大者夺纪’,一纪是十二年,这是大过失,‘小者夺算’,算是一百天,不一定是你减少了寿命,减少了十二年,或者是减少一百天的寿命,亦不尽然,是这个讲法,可以说呢?做大的恶事,十二年不走好运,做小的恶事一百天没有好运,诸位细细在这个里面去观察,这个感应之事,感应之理啊!你能够看得出来,你能够体会得到,这也是一门实际的学问,说‘其过大小,有数百事’。那么在这一篇里面,大大小小的就说了一百多条,说‘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这是说长生,使人求的一种,每一个人,都求著自己长寿啊!俗话所谓是多福,多寿,多男子啊!这是我们中国世俗里面,一般人,人人,家家所求的,那么,这一段是讲的示警,尤其末后,结劝的太好了,我们要求长寿,要求富贵,必须要把我们不吉祥的,恶心,恶的行为,灾祸的果报,我们要晓得避免,怎么个避免法呢?不造因,不会遇到一些不好的事情,第三段呢?这是讲福报,我们在这一段里认识那些是福,如何的修福,这个里面,也分做几个段落,我们一面念,一面再说明,‘是道则进,非道则退’,这个两句是总说,‘是道’我们就进,不是道我们就退,那么,这个道之一字啊!究竟他的定义是什么,一定要搞清楚,我们在了凡四训里面讲过,伦常,八德,是世出世间的正道,是世出世间的根本大道,印祖给我们开示的五句话二十个字,‘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老实念佛。’这是学佛四众弟子的大道,一切的思虑,一切的言行,符合这个标准,我们就进,不符合这个标准,我们就退,这个是道啊!

所以在这个福报里面,首先讲积善,积善里面,这两句是总纲,详细的诸位去看注解,‘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这个几句是讲的修己,积善不外乎,自行与化他,修己教子,这个两桩大事,那么在这个几句里面,‘不履邪径’,邪就是邪恶的这些思想,与正道相违背的思想行为,我们都要避免,‘不欺暗室’,这是养诚,就是存诚,‘闲邪存诚’,养我们诚敬之心,纵在暗室,我们也是光明磊落,心地坦然,‘积德累功’,唯有做到前面两句,功德才能累积,‘慈心于物,忠孝友悌’,这个两句是修敬,存诚修敬啊!后面几句是讲的化他,正己化他,我们要想教化他人,先要端正自己,自己要不端正,别人能相信吗?别人不能相信,所以要叫别人相信我们,听从你的教化,听从你的劝导,自己先要端正,这是化他的张本,‘矜孤恤寡’,对于孤寡的人,要特别的怜惜他,尽心尽力的去照顾他。‘敬老怀幼’,对于老人,我们要尊敬,对于幼童,我们心里头,要常常念著他,要去照顾他,这个两句,推己及人啊!这就是行仁,不但我们要推己及人,而且要仁民爱物啊!所以‘昆虫草木,犹不可伤’,这就是于爱人,爱自己,我爱自己,我也爱别人,知道爱别人,我要爱物,昆虫动物,草木是植物,无不爱惜,都在仁心爱心含育之中啊!从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天地万物,有一团和睦之气象,活活泼泼,坦坦诚诚,这一种气象多么的美好呢?这是要我们从修己而及人,及物,才能够做到,下面呢?这是讲行义,前面是讲行仁,后面是讲行义啊!‘宜悯人之凶’,别人遇到了凶灾,不如意的事情,我们要有同情心,怜悯心,‘乐人之善’,人家有好事情,我们见到了,我们听到了,心里头非常的欢喜,分享别人之乐,‘济人之急’,人家有急难的时后,我们要帮助他,去救济他,‘救人之危’,人家有危险的时候,立刻就要去救他,‘见人之得,如己之得’,人家得到了功名,得到了富贵,得到了利乐,就如同自己得到一样,为什么呢?人如己啊!国如家啊!这是博爱,这是真正的仁慈,‘见人之失,如己之失’,由此可以体会到人我一体,这一种的大道理,别人的得失等于自己的得失,我们关心别人,就跟关心自己是一样的,‘不彰人短’,彰是宣扬,别人有短处,不宣扬,所谓隐恶扬善,‘不炫己长’,自己有长处,不必到处去宣扬,‘遏恶扬善’,遏是遏止,阻止一切的恶事,表扬一切的善事,这个里面,就有劝勉的意思,因为人人皆有羞耻的心,他虽然做错事情,他不愿别人知道,你知道了不说,使他有反省改过的机会,别人有善事,我们应当要赞叹,要表扬,激起大家来效法他,来向他学习,‘推多取少’,这是养廉,断除我们的贪心,‘受辱不怨’,这是学忍辱,学忍让,破除我们嗔恚的烦恼,‘受宠若惊’,这是无痴,所以后面这三句,也就是佛法里面讲的三毒根本烦恼,破除三种根本烦恼呢?翻过来,就叫三善根,不贪,不嗔,不痴,这个三句,恰恰好是这个意思,‘推多取少’,不贪,‘受辱不怨’是不嗔,‘受宠若惊’是不痴,与佛菩萨所讲的三善根,意思完全相同。‘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施是布施,对人家有恩,绝不求报答,所谓是我们的义务,应当如此啊!帮助别人是应该的,没有任何条件的,这是真正的布施,这是真正的修善,如果是有代价,有报酬,这不叫修善,这是商业的行为,买卖的性质,岂能谈到善行呢?又何况能谈到是积德呢?‘与人不追悔’,施舍给人,绝不后悔,那么这几条,就是举出来,说明这一些善事,我们应当要修福。

后面一段呢?是讲的善报,你只要修积善的因,当然会有善的果报,我们看经文‘所谓善人,人皆敬之’,这是第一种果报,你平常修善积德大家都喜欢,都尊敬你,尊敬也是一种福报啊!是一种果报,‘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这一看,我们就晓得,‘天道佑之’,就是保佑你,天神保佑你,‘福禄随之’,你没有灾,因为你修善,你的福报,随著你来,不会失去,无论在什么环境当中,没有任何人能够把你夺去,‘众邪远之’,一切邪神,凶刹,都会避得你远远的,不会接近你的,为什么呢?类不同,不会相聚在一起,‘神灵卫之’,那一些善神,都来保佑你,都来保卫你,正如同佛法里面所讲的,真正受三皈依的人,有三十六位护法神,日夜不离开你,保护你,‘所作必成,神仙可冀’,前面是讲善报,讲的果报啊!这个两句,是讲你所作的,凡是你想做的,一定有成就,所谓是有求必应,有愿必成,你纵然想做到神仙,也能办得到,这是讲到极处了,后面几句是劝勉的话,勉励我们修善,‘欲求天仙者’,这个仙人,有天仙有地仙,也有鬼中之仙,佛在楞严经里面,将这个仙道啊!说得很清楚,有理论,也有修行的方法,也有仙道的,那一些果报境界,诸位可以去读楞严经,那么,要求天仙呢?太上在此地告诉我们,你要修一千三百条善事,你要求地仙呢?你应当立三百善事,那么,这是立的标准,只要你真正明了,这个道理,懂得方法,照这个方法去修,我们所求所愿的,一定可以圆满,这个福报啊!就讲到此地。

下面呢?这是讲到恶报,福报我们明了要修学,恶报我们也要明了,要远离,如果自己在心行上有的,必须要痛下功夫,要戒除,这一篇在全文里面,是最长的一段,里面一共分十七个小段,我们一段一段的来研究,‘苟或非义而动,背礼而行,以恶为能,忍作残害,阴贼良善,暗侮君亲,慢其先生,叛其所事,诳诸无识,谤诸同学,虚诬诈伪,攻讦宗亲,刚强不仁,狠戾自用。’这一段是背逆大恶,这个在恶行里面,是属于重大的,必须要戒除,在这里也不能细细的介绍,至于某一句是怎么讲法,他是什么意思,诸位都可以从注解里面去研究去,第二段呢?这是指一些做官的,在社会上有地位的,‘是非不当,向背乖宜,虐下取功,谄上希旨,受恩不感,念怨不休,轻蔑天民,扰乱国政,赏及非义,刑及无辜,杀人取财,倾人取位,诛降戮服,贬正排贤,淩孤逼寡,弃法受赂,以直为曲,以曲为直,入轻为重,见杀加怒。’那么,这一些我们一看,都是属于社会上有地位的人,有官爵的,他有权,他才能做这些恶事,无权无势的,他做不到,在这个政府地方做官的,有权有势的时候,像这一些恶的念头,这一些恶的行为,我们必须要戒除,要常常记在心里,起了这些念头,有这些事,要提高警觉,佛法里面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那么,恶念起来不要紧,起来立刻就觉悟,这是恶念,这是不好的,我们应当要改过,改过来就是善人啊!

\

第三段呢?世俗之恶,就是一般念书的人,老百姓,‘知过不改’啊!晓得自己有过失,不肯改啊!这是恶事,‘知善不为’,晓得好事不肯干,‘自罪引他’,自己有了罪过,故意还要牵扯几个人啊!来陪他受罪,受累,‘壅塞方术’,你自己所知道的,学问也好,技术也好,不肯传授给别人,‘讪谤圣贤,侵淩道德’,对于圣贤人,毁谤讥笑攻击,对于有道德的人,想种种方法去破坏他,这是一般念书人跟老百姓,这些过失,这是必须要戒除的。

第四段呢?是讲杀生之恶,这个好懂,‘射飞逐走’,飞是讲禽鸟,走是指的兽类,‘发蛰惊栖’,蛰是小虫在这个土里面,栖是鸟栖息在树上,他实在是无害于人,你何必去害他呢?‘填穴覆巢,伤胎破卵’,那么这一些,是杀生之恶,一个是喜欢打猎的年轻人,另外一种呢?是无知的儿童,对于喜欢打猎的人,我们要劝他,对于儿童,我们要教导他,使他养成一种慈悲心,不伤害众生之生命。

第五柔弱,柔和里面也有许多错误的思想,‘愿人有失’,你看这些都是心理,没有表现在外面,‘毁人成功,危人自安,减人自益,以恶易好,以私废公,窃人之能,蔽人之善,形人之丑,讦人之私,耗人货财,离人骨肉,侵人所爱,助人为非。’那么像这些经文都说柔弱之恶。

下面几句恰恰是相反,是刚强的暴恶,‘逞志作威,辱人求胜,败人苗稼,破人婚姻,苟富而骄,苟免无耻,认恩推过’,好的事情,都认为是自己做的,有了过失推给别人,‘嫁祸卖恶,沽买虚誉,包贮险心,挫人所长,护己所短,乘威迫胁,纵暴杀伤。’这些都是说刚强之恶,所谓是软有软的恶行,刚有刚的恶行。下面第七段是不爱惜物力,‘无故剪裁,非礼烹宰,散弃五谷,劳扰众生。’这是一段,对于物力不知道爱惜,物是养人的,万不可以任意的糟塌,这是招来无量的过失,第八是显横之恶,‘破人之家,取其财宝,决水放火,以害民居,紊乱规模,以败人功,损人器物,以穷人用’,显是明显,横是横行霸道,这是举这些个例子。

底下第九段,是阴藏之恶,‘见他荣贵,愿他流贬’,这是暗中咒人,‘见他富有,愿他破散,见他色美,起心私之,负他货财,愿他身死’,死了不要还债,存心不好,存心恶啊!虽然没有表现在行为上,这心地就不好,就造了罪业。第十是有阴之恶,‘干求不遂,便生咒恨’,他求人,人家没有答应,就怀恨在心,这个是错误的,我们有求于人,人家能做到,或者不能做到,他有他的因素,他实在不能满我们的愿,他有他的困难,所以确实有时候,爱莫能助,我们要能够体谅他人,他已经尽了心了,可是在事上,没有满足我们的愿望,可是他尽了心了,还是应当要感激他,岂能咒诅人呢?‘见他失便,便说他过’,人家有了不如意的事情,我们就说某人有过失,‘见他体相不具而笑之’,体相不具是说六根不全,不可以讥笑,应当生怜悯之心啊!他遭到不幸,我们怎么可以讥笑他,‘见他才能可称而抑之’,人家很能干,有智慧,有才干,你故意去贬抑他,去障碍他,这是过失,国家社会,得一个能干的人,是大家的福啊!你去障碍他实在是障碍大家的福报,诸位想一想,这个罪结的有多重呢?那又何苦呢?来做这种愚痴的事情。下面几句,是忤逆之恶,‘埋蛊厌人’,这个在大陆,南方苗疆一带常有这种事情,抗战期间,我在贵州念书,贵州苗族很多,‘埋蛊厌人’,是那个地方常常有的事情,这是五阴之恶,‘用药杀树,恚怒师傅,抵触父兄,强取强求,好侵好夺’,这个是无缘无故的,那么,在佛法里面讲是恶业习气太重,遇到境界,遇到缘,恶习气起现行了,这是读书明理的人,应当要戒除。

\

下面第十二段,夺志之恶,‘掳掠致富,巧诈求迁’,迁是升官,升迁,用一些技巧,诈谋,自己升了官了,实在讲因果报应,丝毫不爽,用一些巧诈的计谋,还是你命中,在这个时候应该要升的,你命里头不应该要升的,用什么样的计谋,你得不到,如果你要能得到了,巧诈能成功,那么,这个因果报应,就讲不通了,感应这一篇,早应该废除,这一桩事情,我们要细细的去读了凡四训,然后,才能够晓得,一切事是强求不得的,他都有个理在,所以应当要如理如法,不可以强求,‘赏罚不平,逸乐过节’,超过了节度,‘苛虐其下,恐吓于他’,那么,这是在得志的时候,常常有这一些恶的行为。底下十三段讲无忌讳之恶,‘怨天尤人,呵风骂雨,斗合争讼,妄逐朋党,用妻妾语,违父母训,得新忘故,口是心非,贪冒于财,欺罔其上,造作恶语,谗毁平人’,平白无辜的人,‘毁人称直,骂神称正,弃顺效逆,背亲向疏,指天地以证鄙怀,引神明而监猥事’,这一些都是肆无忌惮,不要看这些恶小,积小恶就成大恶了,凡是犯这种恶行,存这一些恶心的,这一种人在一生当中,不会有成就的,这是我们千千万万要记住的,我们要想有成就,在智慧上,在 德上,在事业上,要想有成就,要想能保全,这一种恶心不可以有,这一种恶事当然更不可以有。下面第十四段,不仁者之恶,‘施与后悔’,先布施,布施了之后后悔,‘假借不还’,这是不仁,‘分外营求,力上施设,淫欲过度,心毒貌慈,秽食喂人,左道惑众,短尺狭度,轻秤小升,以伪乱真,采取奸利,压良为贱,谩蓦愚人’,这一段都是指不仁之人,什么叫做不仁呢?凡是有这一些存心,有这一些行为的,这是不仁之人。底下第十五段,是讲家庭之恶,文字比较长,这个家庭是很琐碎的,有许多很琐碎的事情,太上也是举出几条重要的,来开导我们,希我们能举一反三,‘贪婪无厌,□诅求直,嗜酒悖乱,骨肉忿争,男不忠良,女不柔顺,不和其室’,这是指夫妇不和,‘不敬其夫,每好矜夸’,说话不实在喜欢夸张,常行妒忌,无行于妻子,失礼于舅姑’,舅姑是公公婆婆,这是媳妇对公婆来说,‘轻慢先灵’,‘先灵’是指祖先,对祖先不敬,没有尽到祭祀,‘违逆上命’,‘上命’是父母之命,‘作为无益’,平日所作所为,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做一些无意义的事情,没有利益的事情,‘怀挟外心’,这就是有私心,对于自己这个家庭,不忠实,自咒咒他,偏憎偏爱,越井越灶,跳食跳人,损子堕胎,行多隐僻’,这个隐僻,就是行为不光明正大,鬼鬼崇崇,那么,这几句是指的家庭之恶。第十六,不敬天地神明之恶,‘晦腊歌舞’,晦是一个月的最后一天,腊是一年的最后一天,那么月底年底,都有许许多多正事要处理,要办,那有时间去歌舞呢?把正事废掉了,‘朔旦号怒’,每一个月的初一叫朔,每一天的早晨叫旦,所谓是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个时候,正是有许多一天重要的事情,要来预先筹划,如果说一怒一叫,心就乱了,不能办事,何况是对天地鬼神大不敬,‘对北涕唾及溺’,那么,此地这个北方呢?是上方,我们对上方要敬,这是表这个意思,对灶吟咏及哭’,这是对灶神不敬,又以灶火烧香,秽柴作食’,那么,这两句在现在除了乡材之外,都市里面,都不用灶了,而且也没有厨灶了,所以这个事情,当然是少有,可是精神,我们要明了,要懂得,‘夜起裸露,八节行刑,唾流星,指虹霓,辄指三光,久视日月。’这几句,很多同修们起疑问,这有什么关系呢?你说没有关系,可以说没有关系,圣人教给我们是以此来养敬,来培养我们对于天地鬼神,畏惧之心,培养我们对于天地鬼神,对于一切人事,恭敬之心,所以我们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就很乐意的去接受,依教修行,‘春月燎猎’,这是春季,放火烧山,网捕野兽,这个叫燎猎,这个造的恶太大太大了,为什么呢?伤害物命最多,也可以说杀业里头最重的杀业,无过于燎猎,‘对北恶骂’,北刚才讲了上方,上方我们要尊敬,上方代表,我们长上,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师长,我们的国君,我们的领袖,上方是代表这些,所以我们必须要恭敬,怎么可以在上方恶骂呢?‘无故杀龟打蛇’,无缘无故去伤害这些众生,前面讲了,已经不是慈悲,何况龟与蛇,寿命都很长,它有那么长的寿命,你杀害他,确实天地不容,连天地鬼神都对它特别慈悯,所以我们无故杀龟打蛇啊!天地鬼神都不容我们,那么到这个地方,一共是十六段,都是讲的恶报,指出这十六大类。

下面一段呢?是结罪,造了这些恶了,果报如何呢?底下就说了,‘如是等罪’,这个如是等,就是指前所列的一百七十项,从悖逆大恶说起,说到前面,无故杀龟打蛇,一共是有一百七十项,‘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算尽则死。’这个几句,正是说明他的罪报,好像是法官判案一样,定罪,这证据除了恶报之外,还有余殃啊!‘死有余责,乃殃及子孙’,这就是易经里面所说的,‘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道理就在此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下面两段是重申,恶业中最重的,要特别提高警觉心,要戒除,一个是盗,一个是杀,盗欠众生财物上的债,所谓欠钱还钱啊!欠债的还债,欠命的还命,那个杀是欠命,盗是欠财,是欠债啊!我们与众生,要是多欠命,多欠债,诸位想想,那一生,那一劫才能还得清呢?所以聪明人,不欠众生的债,不欠众生的命,我们一生当中,心安理得,说‘又诸横取人财者,乃计其妻子家口以当之,渐至死丧,若不死丧,则有水火盗贼,遗亡器物,或者是疾病口舌诸事’,‘口舌’就是打官司的,‘诸事’,‘以当妄取之直’,可见强取强夺得来的财物,自己能不能享受?不能享受,不但不能享受,现在招惹许多麻烦,到来世还要还钱,这又何苦。

底下一段,‘又枉杀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杀也’,虽然只有两句,我们要记住,杀人偿命啊!所以是易刀兵而相杀,你杀他,他来杀你啊!人死为羊,羊死为人,生生世世没有完了的时候,这一种道理,我在学佛没多久的时候,就明白了,就相信了,我在年轻的时候,很喜欢打猎,我自己知道,我杀生很多,杀业很重,所以二十六岁那一年,接触到佛法,懂得这个道理,我才学佛六个月,我就发心吃长素,不吃一切众生肉,这是我相信,欠下的命债,是必须要偿还的,过去无知啊!现在觉悟了,觉悟了就要改过自新,改过最彻底的方法,就是不吃众生肉,不与一切众生,再结恶缘,那么,将这些事情,所修的功德,善行,回向给过去冤家债主啊!求他们超度,为他们培福,为 他们修福,以来赔偿过去无知所犯的错误。末后有两句话,是比喻来说明,‘取非义之财者’,不应该得到的财富,你去取,‘譬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这是讲的非义之财,万万不可以取,你要取来之后,就好比‘漏脯救饥’,不是甘露,甘露在从前,老的房子,下雨天屋子要是漏的,漏的水滴在这个甘露上,这甘露是有毒的,吃了之后人就会中毒,那是要送命的;鸩酒,鸩鸟的羽毛,也是非常毒的,把那个羽毛浸在那个水里头,人喝了立刻就死,这是把这个非义之财啊!比做漏脯,比做鸩酒,所以你得来的时候,非但不能饱啊!你得不到受用,一切祸害就来了,非义之财,绝定不可之妄求。那么,到这个地方,是将这个恶报讲完了,后面虽然文字不多,但是他是三个大段落,第一个大段落是念本,推本念初,‘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可见得这个善恶吉凶祸福的根本,在这个心的一念之间,心里面刚动念,还没有表现在行为,吉凶祸福,这个预兆,就非常的明显,一念善心起,还没有行善事,善神就来拥护,就来保护你,我们又何乐而不为之,一个坏的念头刚刚起,还没有做坏事的时候,恶神凶煞,已经就追随你了,你又何苦来呢?这是没有智慧,这是愚痴啊!所以我们推求他的根本呢?在于一念之初啊,就定下吉凶祸 ,换一句话说,就决定我们的命运了。

下面一大段呢?这是本经的主旨,也就是太上,这一篇训诫,他的用意之所在,‘其有曾行恶事’,无论那一个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都有过失,我们自己要知道过失,不隐讳自己的过失,佛法是主张发露忏悔,显露出来,叫大家都知道,我有过失,这是忏悔,我后不再犯,曾行恶事,‘后自悔改’,以后觉悟了,我们立刻就要悔改,‘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这是终极的目标,说了这么多话,希望就在这个地方,太上是希望我们能够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诸恶是前面所举的一百七十多条,众善奉行是福报的根源,我们明了,什么叫做福,什么叫做祸,什么叫做善,什么叫做恶,然后我们才懂得断恶修善啊!改过自新,这样才能转祸为福。

末后这一段是结勉,是全文的总结,‘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语是言语,视是所见,行善,行是行为,‘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这个三年就是积,换句话说,什么时候效应现前呢?三年,只要你照这个方法去做,做三年一定有感应,你能够行三年,没有福,福报就现前,可以转祸为福,转短寿为长命啊!真能做得到,所以将感应篇跟了凡四训合起来看,真是像佛经里面所讲的,‘如观掌中庵摩罗果’啊!非常的清楚!说‘凶人语恶视恶行恶’,这个是讲的积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这是以恶感啊!必然有恶的果报,有凶的这个报应,末后一句是勉励我们,‘胡不勉而行之’,胡当为什么讲,为什么我们不勉励自己来修行呢?就是修断恶修善,来改造自己的命运,来求得自己真正的幸福,来求得自己人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美满,更丰富,所以这一些并非是纯粹的理想,而达不到的,说实在话,样样都能够达成,样样都能够做到,他有理论,他有方法,所以我们目前所须求的,如果是如理,合理,怎样如法,也就是合法,我们要合理合法的去修学,可以说没有不成就的,合理合法的去修学,如果说不成就,没有感应,可以说无有是处啊!当我们求不到的时候,我们要认真的检讨,反省,我们必定自己犯了有过失错误,所以才没有感应道交,如果理论上不违背,方法上没有错误,决定有感应我学人本身,不但将理论方法,常常说给人听,同时我本身的感应道交,就是一个实际的例子,我是用这个方法奠定自己的基楚,以这种方法,来求得感应道交,这二十多年来,所以有许多同修问我,为什么,常常看到你心开意解啊!非常的自在啊!从了凡四训,从感应篇而得来的,只要我们能够认真,依照这个方法,依照这个理论去修学,你也可以得到,感应篇虽然不是佛经,经过莲池大师提倡在前,印光大师宏扬在后,我们很幸运能够遇到这个法门,我深信他,我力行他,我在工作之余,我每一天的晚上,在睡觉之前,一定要把感应篇念一遍,反省我一天的心行,与太上的教训,有没有违背,我们劝别人也是这样,尽形寿就是一生当中,我们有一天生命,就要读感应篇,就要照感应篇去做,把他当作戒律来看待,一时一刻不可以离开,我自己这样做,有效果,我相信,每一位同修,你只要照这样去做,你也一定有效应,换句话说,你有感应,到你自己感应现前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心开意解啊!法喜充满,法喜充满我在讲堂里,也常常奉告诸位,法喜不容易得到,必须要明理,必须要如法,行解相应啊!才能够获得法喜,法喜是从内心里面生出来的,是无有穷尽的,只要我们去修,果然认真,认真的去学习,人人都能做得到,到法喜充满现前的时候,你对圣人的教训,佛菩萨的经典,你才能真正的喜爱他,百读而不厌,千读万读不会厌倦的,愈读愈欢喜,愈读愈有受用,其乐无穷啊!如果我们在读圣贤人之书,读经典,感觉不到兴趣,那是我们对于经论理解力不够!领悟的浅,换句话说,领悟的深度不够,所以他里面的味道,就是这个乐趣的味道,我们没有尝到,那么,说到这个地方,我们为什么读圣贤书得不到乐趣呢?这是由于我们的基础不够,基础也就是我们在断恶修善上做的不够,圣人之心,佛菩萨之心,是纯善,没有一丝毫恶念,没有一丝毫私心,而我们充满了妄念,充满了私心,与圣教不相应,所以我们读这个圣贤的教训,感觉的格格不入,而不能发生兴趣,原因就在此地,那么我们要想纠正这个原因,断除这个恶习,依了凡四训,依感应篇,不必用多,以三年的功夫,来奠定这个基础,而后,我们就会有非常良好的效应,就是有非常好的效果,收获,这一点我们应当要明了,要好好的把他记住,要认真,要努力的修学,来改造我们自己的命运,创造我们自己光明美好的前程,人人都是这样祈求,只要如理如法,人人都可以满愿,我们记住太上最后一句话,为什么我自己不勉励,努力去力行呢?今天到这个地方,时间也到了,我将太上感应篇,就介绍到此地。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解释

  • 心经唱诵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