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原文网

戒台寺戒坛:天下第一坛

发布时间:2019-11-03 09:14:31作者:心经原文网
戒台寺依山而建,远远就能看见寺院的红墙高高耸立在山上。临墙而植的树上挂了不少红灯笼。山门、天王殿等建筑,只在寺中占小小一角,其它部分散落有花园和建筑,树木、石雕错落而立,庄严中多了一点灵动,整个布局给人一种节奏感。

  千佛阁曾是戒台寺内最为辉煌的建筑,因年久失修,殿墙倒塌而不复存在了。唯一能让我们想象出它当年气势的,就是存放在戒坛殿山门里的那座古老佛龛。木质结构的佛龛,占满了整个山门。佛龛的框架上雕琢着数百条形色各异的龙,栩栩如生,让人联想到它当年的庄重威严。

  戒台寺真正精彩的部分是因之得名的戒坛。这座全国闻名的戒坛始建于辽代咸雍五年(1069年),与福建泉州开元寺、浙江杭州昭庆寺的戒坛并称为“中国三大戒坛”。因戒台寺戒坛规模居首,又有“天下第一坛”之称。寺内的戒坛可以授佛门的最高戒律——菩萨戒,这是除藏传佛教的布达拉宫外,唯一可以授菩萨戒的地方。因此,历史上的戒台寺在中国佛教界占有重要的地位。

  戒台寺的戒坛大殿平面呈正方形,为重檐盝顶与四角攒尖式相结合的木结构建筑。大殿顶部四面呈坡形,正中部分是一个正方形的小平台,台上安有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僧人德秀捐赠的铜质镀金宝顶。殿顶上的上下檐之间有风廊环绕,便于殿顶的木质构件通风透气,防止糟朽,也便于日常维修。两层檐的檐角皆挂有风铃,上层为圆形,下层为方形,象征着“天圆地方”。

  戒坛殿的殿门上高挂“选佛场”的匾额,进入大殿一种庄重的气势随之而来。戒坛分3层,每层台均为须弥座造型,上下枋雕有流云藩草,束腰处雕有佛龛。每个佛龛内均有泥塑戒神,雕像高不盈尺,但雕工相当精细,姿态各异。整座戒台共有佛龛113个,安放113座泥塑彩绘的戒神。戒坛上是释迦牟尼佛的坐像,像前有10把椅子,是当年僧人传戒、授戒时“三师七证”的座位。

  在过去,戒台寺最重要的佛事活动就是在戒坛大殿“开坛演戒”。开坛演戒分为两种,一种是为佛教徒授戒,另一种是在戒坛为佛教徒讲解戒律,也称作演戒。

  佛教戒律分为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和菩萨戒。菩萨戒是佛门最高等级的戒律,一般授予地位很高的人,隋炀帝、唐睿宗、唐肃宗、唐德宗都受过菩萨戒。唐朝的鉴真大师东渡日本后,也给日本国的国王和王公贵族共430多人授过菩萨戒。菩萨戒也可以授给出家人,但对于僧人讲,这不是必须要受的戒律,要根据其在佛门的地位、学识和自身愿望,才能被授予菩萨戒。僧人受了菩萨戒就等于成了佛祖释迦牟尼的入室弟子,取得了与诸位大德菩萨相等的地位,因而在佛门具有很高的地位。

  戒台寺的授戒仪式非常隆重,一般在夜半时分举行。戒坛大殿内香烟氤氲,钟鼓齐鸣,数百名僧人肃立于戒坛周围,作为三师七证的10名高僧端坐在戒坛之上,佛祖像前。正面有3个座位,正中是衣钵传灯本坛坛主,左侧是羯摩阿阇黎,右侧是教授阿阇黎,以上称为“三师”。三师左侧有4个座位,右侧3个座位,是7位尊证阿阇黎的座位,称为“七证”。新受戒的僧人经过沐浴,焚香,换上新僧衣,分3人一坛,跪在戒坛下方正面,羯摩阿阇黎作为主持人,教授阿阇黎作为礼仪师宣读戒条,坛主逐条询问受戒人,“汝能持否?”受戒人回答:“能持。”询问完毕后,7位尊证认为传戒符合戒规,就齐声说:“戒成。”传灯坛主向受戒人颁发本寺的度牒,即僧人的身份证明。

  因为受过菩萨戒的僧人可以修成菩萨果,再由菩萨修炼成佛,故而戒台寺的戒坛大殿又叫“选佛场”。授戒寺院的本坛坛主等于是代佛收徒,以佛和菩萨的代理人身份向受戒人授菩萨戒律,因此被视为僧人一种崇高的荣誉。

\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解释

  • 心经唱诵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