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原文网

对今日佛教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10-16 09:19:41作者:心经原文网

一、寺院是干什么用的?

我们知道,我们的老祖宗佛陀在世时,是没有象我们现在这么漂亮堂皇的寺院的,并且包吃包住。佛陀成佛前,在伽 山苦行林中的6年苦行就不必说了,即使在成佛前后,也只是坐在尼连禅河边的毕钵罗树下,风吹雨打太阳晒,有上顿没下顿的。成佛之后,他带着弟子,四出说法,居无定所,走到那说到那,听众多了,也至多找一块宽阔平坦的地方而已。尽管到了以后,摩揭陀国国王为了报答佛陀的教化,在王舍城建了一座“竹林精舍”,供佛陀安居说法,但佛陀还是更愿意跑到对面灵鹫山上的石洞里。接着又有拘萨罗国的一个富商为佛陀造了“祗树给孤独园”,但佛陀也没有把它当做家一样的东西,还是出去乞食。《金刚经》开头就是这样写的:“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佛陀涅 的时候,既不在“竹林精舍”,也不在“祗树给孤独园”,而是在与这两地相距都很远的枸尸那迦城外的河边。以上说明,佛陀在世时,是把对人们说法当做最重要的,“精舍”即后来的寺院这些,都是为说法提供方便而已。《金刚经》开头就说,佛入舍卫城乞食。佛为什么要乞食呢?为什么不搞个小炉子,自己开个水灶,手下反正又有这么多人,随便支使一下不就得了?不行的,佛陀不是丐帮帮主,佛陀之所以自己去乞食,自然也让手下所有的弟子去乞食,主要原因就是为节约时间的精力,尽量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对人说法、普渡众生上。

我国第一座寺院是洛阳白马寺。为什么要造白马寺?据书上说,东汉明帝在公元64年,派了18名使者去印度求佛法,3年后,他们带着两位印度僧人回到首都洛阳,并带回一批佛经和佛像。带回来的佛经是用梵文写的,大家都看不懂,必须翻译成汉文才行。要翻译,就得找个房子,考虑到这两位印度客人是皇帝派人请来的,房子不能显得太寒酸,否则就没面子,于是征求客人的意见,仿“竹林精舍”造了一幢房子,相当于现在的政府招待所,挂牌为“寺”,相当于现在挂个“什么什么所”、“什么什么处”的牌子。在汉朝,“寺”是政府部门的名称,如“大理寺”、“太常寺”。但那时国内还没有出家人,印度僧人只是作为客人,印度佛教只是作为一种外来的知识,白马寺在人们眼中,也只是“印度佛教研究所”之类的印象而已,知道的人并不多。中国自己的僧人到了公元250年才有,这一年印度僧人昙柯迦罗在白马寺建立戒坛传教,剃度中国第一批僧人。1500年前,少林寺的建立,也是为了安顿印度僧人跋陀,方便译经、讲经。跋陀译经的场所叫甘露台,遗址至今尚在,就在现在少林寺围墙西边二三十米处。中国寺院从译经讲经的场所,变成现在敬香拜佛的地方,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总是我认为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缺乏佛陀当年那种风雨无阻、精进不懈的传道精神。安于清净的山门,卖卖香,收收门票,佛教的衰落是必然的。在古代,寺院曾是译经的场所,在今天,应该仍然是译经的场所。古代人看不懂梵文,便想着把梵文译成古代人能看懂的古汉文,如今过去上千年了,很多人看不懂古汉文的佛经了,我们应该想办法把它译成今天人人都能看懂的通俗文字才行。在古代,寺院是讲经说法的地方,今天,应该仍然是讲经说法的地方。所谓“讲经”,就是讲佛陀发现的人生真理,“说法”,就是说获取人生真理的法门。山门气派,佛像庄严,旅客焚香念佛拜佛这些只是外相,最重要的是怎样向人们传达佛陀所发现的人生真理,并怎样使人们获得这个人生真理,寺院本来就是学校,是宣扬人生真理的学校,而且是面对整个社会的大学校。我们的寺院应该往这个大方向发展和努力,目前缺乏师资和人才,可以想办法培养,但一定要抓住这个大方向。单靠高大的形象,气派的山癯大殿,一部谁也不会去读的《大藏经》,佛教会衰落的。

二、佛说了些什么?

讲这个题目,我得先说明一下自己。我是少林寺僧人,少林寺是禅宗祖庭,所以我们学佛是走“明心见性”的路子。当然,我也看一些经书,以及其它杂七杂八的书。1993年6月,我率少林寺佛教文化访问团访问台湾时,农禅寺的圣严法师赠我们一部100本的《大藏经》,现在就放在少林寺方丈室的书厨里。我也认认真真翻读过,因文化程度不高,觉得读《大藏经》不太适合我的根性,所以我还是走了我们六祖慧能的路子,多见识、多想、多体会。

有人如果要问,学佛难不难?我将明确告诉他,不难。学佛的难,只难在表面上。比如我们每天在念的“佛”字,初看上去就难,当知道它是梵音,是指明白做人的道理,觉行圆满的人,我们就懂了。什么叫“禅”,别胡思乱想就叫“禅”;什么叫“菩提”?明白做人的道理就叫“菩提”;什么叫“无明”?做人糊里糊涂就叫“无明”,等等。这些难,只难在字面上,比如我们说吃饭睡觉,如果用甲骨文写出来,我们就不懂。我们阅读佛经的困难,主要是古代人翻译佛经时,有许多专有名词采用了音译,再加上近两千年来音调改变,所以读起来就不懂了。今天弘扬佛法,一个非常迫切的工作,就是将《大藏经》翻译成能俗易懂的文字,越通俗易懂越好。不铲平这层文字上的障碍,人们就会觉得佛门很高,会把很多很多人挡在佛门之外。这层障碍所带来的后果,会使我们的佛门弟子和世俗众两方面,都觉得很冤枉。

有人如果要再问:佛说了些什么?容易理解吗?我告诉大家,佛所发现的人生真理,非常的简单,甚至简单到我说出来大家都不敢相信。佛自己当初悟出这个真理时也不敢相信,经上说,佛悟道后,不想也不愿把自己悟到的真理传授给别人,怕被别人耻笑。佛所悟的真理,以及49年说法传道的内容,其核心就是五个字:别胡思乱想。做人能做到不胡思乱想,他的内心就会变得清明安祥,烦恼痛苦也随之而去。佛经上所说的四万八千法门。数自己的呼吸也好,观心观空也好,念佛也好,拜佛也好,参话头也好,以及别的,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人做到不胡思乱想。我们禅宗讲明心见性,想通了就好,同样是吃饭,过去是糊里糊涂吃饭,现在是明明白白吃饭;同样是睡觉,过去是七梦八梦睡觉,现在是踏踏实实睡觉。马祖禅师说,饥来吃饭,困来睡觉,就是这个意思。切不要以为,成佛以后就腾云驾雾,万人朝拜,或者其它不着边际的奇迹,那都是妄想,都是外道。佛是人,佛是一个完善的人,他的内心有着达摩祖师所说的“墙壁”一样的坚定信念,不受外界因素的支配,因此他的内心,不会再有烦恼和痛苦,仅此而已。所谓了生死,只是说,佛就是面对生死大事,也能以平常心待之,不生烦恼和痛苦。并不是说,成了佛,就长生不死了,这都是想偏了的,佛传道说法到80岁高龄,也还是走了。根据我个人的体会,佛所悟以的人生真理,最基本的东西就是这么简单。当然,任何简单的东西想坐下来讲清楚,就会变得复杂,“四谛”、“八正道”、“十二缘起”,一大堆道理就来了。比如吃饭,最简单不过了,但一讲经是什么成份,有什么营养,就复杂得吃什么好都不知道了。这些总是尽量把它想透,用自己的全部真诚,全部的人生感受,去想它,想透了就好,做人就轻松了,就踏实了。不要以为人生真理离我们多远,实际上,我们每天都在与人生真理打交道,只是每次擦肩而过。我们每天忙忙碌碌,上下左右,东张西望,而佛说不定就紧贴着我们背后,在窃笑我们的糊涂。我有时和人开玩笑说,只我们我突然来个急转身,说不定就能和佛撞个满怀。悟道成佛,随便时随地都是可能的,古代,现代的禅师们开悟的故事不是很多么?不要把开悟想旬成升天成仙之类的,开悟只是平常事,就象放下肩上的重担一样平常。一个人品正,一心一意地做人,就自然而然而佛了。

学佛成佛,就是这么简单。所以作为僧人,切不要人为地将佛教神秘化。靠神秘来维持佛教形象,是做不长的。应该致力于佛法的通俗化,让普普通通的人们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懂。我收到上百箱的免费结缘书,估计赠送的单位和个人花了不少钱,但总觉得效果不是很理想,一个主要的不足,就是不通俗,不是普通人喜闻乐见的那种形式。现在社会上流行畅销书,我们可以向他们取取经,把这些免费结缘书也搞成“畅销书”,这样,这么多书就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因而也积更多的功德。(信息来源:摘自《禅露》)

\

编辑:纤尘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解释

  • 心经唱诵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