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原文网

对付淫欲的有效方法

发布时间:2019-10-16 09:15:45作者:心经原文网
对付淫欲的有效方法贪淫是许多修行人最烦恼的事,对这与生俱来的淫欲,是要用心理的方

\

法来调服它,纯靠厌制它不会耐久,也不得力。在《杂阿含1165经》中尊者宾头卢与婆蹉王优陀延那的对话中提到三种对治的方法:「婆蹉王优陀延那问尊者宾头卢:何因何缘?新学年少比丘于此法、律,出家未久,极安乐住,诸根欣悦,颜貌清净,肤色鲜白,乐静少动,任他而活,野兽其心,堪能尽寿,修持梵行,纯一清净。」「尊者宾头卢答言:如佛所说,如来、应(供)、等正觉所知所见,为比丘说:(1)作母、姊妹、女想----汝诸比丘,若见宿人(年长的),当作母想。见中间者(同年纪),作姊妹想。见幼稚者,当作女想。以是因缘。年少比丘于此法、律,出家未久,安隐乐住,诸根敷悦,颜貌清净,肤色鲜白,乐静少动,任他而活,野兽其心,堪能尽寿,修持梵行,纯一清净。」「婆蹉王优陀延那语尊者宾头卢言:今诸世间贪求之心。若见宿人,而作母想。见中年者,作姊妹想。见幼稚者,而作女想。当于尔时,心亦随起,贪欲烧燃,瞋恚烧燃,愚痴烧燃,要当更有胜因缘不 ?」(2)三十二身分想----「尊者宾头卢语婆蹉王优陀延那:更有因缘,如世尊说。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为比丘说:此身从足至顶,骨干肉涂,覆以薄皮,种种不净,充满其中,周遍观察;发、毛、爪、齿、尘垢、流唌、皮、肉、白骨、筋、脉、心、肝、肺、脾、肾、肠、肚、生藏、熟藏、胞、泪、汗、涕、沫、肪、脂、髓、痰、癊、脓、血、脑、汁、屎、溺。」新解剖的死尸「大王!此因此缘故,年少比丘于此法、律,出家未久,安隐乐住,乃至纯一满净。」「婆蹉王优陀延那语尊者宾头卢:人心飘疾,若观不净,随净想现,颇更有因缘,令年少比丘于此法、律,出家未久,安隐乐住,乃至纯一满净不?」(3)守护根门----「尊者宾头卢言:大王,有因有缘,如世尊说,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告诸比丘:汝等应当守护根门,善摄其心。若眼见色时,莫取色相,莫取随形好,增上执持。若于眼根不摄敛住,则世间贪、爱、恶不善法则漏其心,是故此等当受持眼律仪。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亦复如是,乃至受持意律仪。」「尔时。婆蹉王优陀延那语尊者宾头卢:善哉!善说法。乃至受持诸根律仪。尊者宾头卢!我亦如是。有时不守护身,不持诸根律仪,不一其念,入于宫中,其心极生贪欲炽燃,愚痴烧燃;正使闲房独处,亦复三毒烧燃其心,况复宫中;又我有时善护其身,善摄诸根,专一其念,入于宫中,贪欲、恚、痴不起烧燃其心,于内宫中尚不烧身,亦不烧心,况复闲独;以是之故,此因此缘,能令年少比丘于此法.律,出家未久,安隐乐住,乃至纯一满净。」以上的三种对治法都能有效的对付一个行者心中所起的淫念,可以个别用或一起用。世尊说:对可爱可喜的目标数数不如理作意是使未生的贪欲生起之因,也是使生起的贪欲增长及增强之因。 (《相应部》觉支相应)若一个行者能观察心中的贪欲,通过如理作意与正思惟,就能知道耽欲会带来苦,知苦就会想断苦。世尊所教的对治的方法就是要知道心中有贪(知贪) ;然后去找生起贪欲的原因,也即是知贪。不过更深一层进去找它生起之因,对一个局中人来说,他自己知道他要的是什么,爱的是什么,放下它,离开它,那就行了,不过说是容易做却难。因此佛说(若对象是人)以不净观对治,这并非要你喜欢的人死去,而是一种对治法门。若思惟深一点,贪欲带来苦,你将发觉这是四圣谛的第一谛:苦。进一步就会思惟它产生贪欲的原因,而会追根究底地找到它,这是四圣谛的第二谛:苦因。接下来就会想去消除它,以及寻找灭除它的方法,这就是其它两个圣谛。如理作意与正思惟是八正道之一,也是修慧的一种。此外,下面再提供两种佛陀教导的有效方法。(4)不净观修习不净观是根据佛陀教导的十不净(死尸)相,用来观修以灭除贪欲;这十不净相是:(i) 膨胀 (尸体)相;(ii) 青瘀 (尸体) 相;(iii) 脓烂 (尸体) 相;(iv) 断坏(尸体) 相;(v) 食残(尸体) 相;(vi) 散乱(尸体) 相;(vii) 斩斫离散(尸体)相;(viii) 血涂相(不一定是尸体);(ix) 虫聚(蛆虫聚生尸体)相;(x)骸骨(尸体变为骸骨)相。脓烂相,虫聚相骸骨相根据《清净道论》指出﹔若以贪行的差别来说,膨胀相是适合于贪行的人;青瘀相适合于贪身色的人;脓烂相适合于贪着花香装饰身体起香味的人;断坏相适合于贪念自身坚厚的人;食残相适合于贪着乳房等肌肉部位的人;散乱相适合于贪着肢体美的人;斩斫离散相适合于贪着身体完整的人,血涂相适合于贪着装饰美丽的人;虫聚相适合于贪着身体为我所有的人;骸骨相适合于贪恋牙齿美丽的人。修不净相要配合修慈以防沮丧而产生厌世的念头。(5)死观----念死(maranānussati),死是指一个有情命根的断绝。它有时节死

\

和非时节死两种。时节死是指因福尽或寿尽或两者俱尽的死,非时节死是因为宿业的因缘致死,在其时其地生命断绝。念死有二法:第一是如理作意「死将来临,命根将断」,以镇伏五盖,得证近行定。第二是钝根者得以以下八法念死:(一)杀戮者追近;(二)死之必然;(三)将自己与有大名誉、大福报、大力、大神变、大智慧、辟支佛、和正等觉者等比较,他们皆会死,何况是我;(四)身为诸多虫类所共居,死缘甚多;(五)身命无力无主,因须赖出入息,四威仪平衡、冷热平衡、四大平衡、适当食物维持生命;(六)寿命不定,因时间、疾病、时刻、死处、生趣都不定;(七)寿命不长;(八)寿命剎那相续。如是就能不放逸,殷勤修习断除诸漏,死时不陷于恐惧与昏昧。女尸男尸在[南传法句经] 147偈有如下的偈:「观此粉饰身,疮(九疮﹕双目、双耳、双鼻孔、口及大小便孔)肉与骨聚,身病心妄想,无常不久存。」它的故事是关于一个比丘暗恋王舍城(Rajagaha)的一位漂亮的妓女施蕊玛,有一天施蕊玛因病死了,佛陀要求频婆娑罗(Bimbisara)王三天不要埋葬她,第四天佛陀带了众多比丘去看施蕊玛,这时她的尸体已肿胀生虫,国王宣布谁肯出一千铢,就可与她过一夜,但没人出价,最后免费送都没人要,那位暗恋她的年轻比丘也明白了真相。凡夫纵容自己,贪欲久习的结果就形成习气,比如贪色,贪淫,贪吃,贪玩乐,贪饮酒,贪钱财,贪利得,贪名,贪赞许等等;它再加强我慢之心。这些贪欲以许多不同的形态和方式生起,众人往往不能察觉,而不知不觉地已经落入贪欲的魔爪中。世人执着于有众生,有有情,认为自己不灭,是堕于常见;或有些人认为死了就没了,灭绝,是堕于断见。正观的人,如实的知道我们是五蕴的组合,便精勤地厌离于贪欲之境,为寂灭而努力行道,佛陀称这种人为具眼者。法增比丘写于澳洲新南威尔斯州问哲楼定慧学舍佛历二五四七年(阳历二零零三年) 结夏安居圆满日。二零零六年三月润饰于台北。愿众生安乐!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解释

  • 心经唱诵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