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 nā mó •hé là dá nā •duō là yà yē
“南无”为皈依敬徒,“喝啰怛那”为宝,“哆啰夜”为三,“耶”为礼。全句连贯起来为:皈命礼敬十方无金三宝的意思。
解说:此句乃是菩萨希望众生能真正的皈依大道,而得到明心见性,成就正等正觉的真言。所谓皈依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等三宝。皈依佛要无思、无虑、凝聚精神,一切信赖两足尊;皈依法,则一切以经典为准绳,不怨天、不尤人,以体得缘起缘减之理;皈依僧,就是常保清净之心,把持如如不动的本性;这样的虔诚修行,必能达到心体本然的妙境,获得清净安乐,圆满无碍的佛果。注:两足尊:两足动物之最高者。此处喻佛陀之崇高。
南无阿唎耶 nā mó •ā lì yē
“南无”为皈依敬徒,“阿唎”为圣者,或作远离恶法解,“耶”为礼,意为礼敬。
解说:此句是菩萨指点世人,修道应以修心为本,因为天地万法都是由心而起,因为一切魔障亦均由心而生;所以修道的人必须在明心见性上多下功夫,若能一念不生,朗然澄澈,则此心将不为物欲所蔽,即可洞察大千世界的一切物象,不过是过眼云烟,人生的价值,皆在求得自己心境的光明洁净,不为物累,不为情愁,悠游涵泳于人生的大海之中,才能有机会到达极乐的彼岸。佛说“相由心生,相随心减”。心若不生,相从何来?相从何减?所以相生、相减、只在一念。众生要持此一念,不入魔障,一切因果,均是佛果。只是众生痴迷,所以菩萨才说此真言,要众生远离恶法,皈依圣者。
婆卢羯帝、烁钵啰、耶 pó lú jié dì •shuò bō là yē。
“婆卢羯帝”为观、光、观察。“烁钵啰”为自在、世音。“耶”为礼。
解说:此句是菩萨悲悯人生的苦难,特发大悲心,以拯救一切众生同修佛果的真言。观自在菩萨是不著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清净菩萨,所以修到人总要先使自己心地光明,性情纯洁,然后才可修习大道。而人世间的一切荣华富贵,名利恩爱,无不转眼皆空,所有的色、声、香、味等,亦是似梦似幻,像镜花水月的不会久留。所以修道者应了悟这些道理,紧闭六门,依定而行,方为不能外界所惑,才能深入无上的妙谛得窥佛门堂奥。
菩提、萨埵、婆耶.pú tí sà duǒ pó yē
“菩提”为觉,“ 萨埵”为有情,“ 婆耶”为礼。意为敬礼觉有情。
解说:此句是菩萨劝化大地一切众生,及早醒悟,修持大道的真言,其要诀在于内省返照,观察自己,视周遭一切虚幻无实,连此身也只是随缘而有。只是世人尘缘太深,不肯觉悟,徒在外面徘徊,无法深入正法,于是妄念业生,了无出期,菩萨为使世人得到真正的解脱,乃发誓愿渡化众生,要众生立定恒久不懈的意志,努力修行,并确实觉悟人生所求的真谛,原在恢复与生俱来的善念,使之不被物欲蒙蔽,如此善念不泯,善业必生,久而久之,就能返璞归真,悟入涅槃了。
摩诃萨埵婆耶mó hē sà duǒ pó yē
“摩诃”为大、多、胜;“ 萨埵”为勇猛者,有情;“ 婆耶”为礼。意为敬礼大勇猛者即得解脱。
解说:此句是菩萨要众生不可“徒执色身为真身”,而能返本修行的真言。“摩诃”是指道法的无穷与不可思议。修道的人必须要了解,大千世界的形形色色虽都是由于缘和合而成的假象,但是假象也有因果,众生如不能彻底认清这假象的偶然因果,以为物欲的享受是出于自然,那就永远不能体悟这弥漫六合的摩诃之理而误入歧途了,所以修行的人一定要悟澈这返本修行的道理,把持与生俱来的唯一善念,终生奉行,至死不渝,如此方能辨明是非,走上正途,脱却轮回之苦。
摩诃、迦卢尼迦耶mó hē jiā lú ní jiā yē
“摩诃”为大、多、胜;“迦卢”为悲;“尼迦”为心;“耶”为礼。意为敬礼大悲,自觉自渡,觉人渡人。
解说:此句是菩萨劝人修道,首先要将身心放下,远离一切幻境,无人相,无我相地浑然自在的真言。所以行者必须对景忘情,作到身非我身,心非我心,到此境界,既无色相可言,自也可以复见本来的真性,脱离痛苦了。要知佛法广大无边,任人修持,只要众生有恒心修持,即能探索到大道的本源永享极乐。假如道心不坚,半途而废,或经不起磨练,那就不能超越人天,脱离苦海。
唵ōng
“唵”译为“皈命”。为真言之母,意为观智、行愿、教理、因果等。乃诵经之始。
解说:此句是菩萨大发慈悲,以无极真空的妙理,唤醒人们原来的本性,令其深入不二法门的真言。若世人能修此妙道,不但诸鬼神均能合掌卫护,且能避免诸劫,早证道果。但是修道的人,不只内要行持端正,道德无亏,而且外要功德圆满,弘法利生,如此相辅相成始能生效,而诵念此字时,必须屏除杂念,澄心净意,真纯无我,始终一贯,方能体悟其神妙。修道人千万不可等闲视之。
萨皤啰罚曳sà pó là fá yì
“萨皤啰”为自在;“罚曳”为圣尊,意为自在圣尊。
解说:此句是菩萨教人修道先要正心修身,改过迁善的真言。也是入道的门径。若能修身,则一切无益的事情皆不敢为,若能正心,则一切非礼的意念皆不敢发,所以修持的行者,必须先将身心的欲念扫除净尽,然后方能明心见性回复自然,菩萨说:“修持妙道的人,在在处处,十方诸佛都在护持,若能持诵真言不辍,则一切闻其声音,悉皆远离。”如此,外邪不侵,身心自得清净,久之自然能修成道果了。
数怛那怛写shù dá nā dá xià
“数怛那”为正教胜妙,或作高上胜生,妙处胜身;“怛写”为欢言笑语,教诏咒召,意为聪明圣贤加护。
解说:此句是菩萨劝人真心诚意向道,要力除恶习的真言。所谓改变性情,变化气质,作人作事,都必须要谨慎检点,圆满无碍,做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不僭、不贼、不欲,方能契合于道,行之既久,则必有所得,一朝功成则自成正果。而诚的第一步,即是真实不欺,不欺无妄,无妄则真,真则归于诚,诚则明,明则通,通则变,变则化。化的最高境界就是神,所以至诚之道不可言喻,有志学道者,非从诚意上用功夫不可。
10、南无悉吉栗埵、伊蒙、阿唎耶nā mó xī jí lì duǒ•yī méng ā lì yē
“南无”为皈命,“悉吉栗埵”为礼拜,“伊蒙”为我乃无我,“阿唎耶”为圣者。意为皈依真我圣者。
解说:此句是菩萨劝人修道,先要具有超尘脱俗的意志,次则恒存济物利人的心念,果能这样,则不求天佑而自获天护。所以修道者,一方面要恒心耐久,一心一德,不可性燥心急,一方面要虚心参悟经典,以求良师开示明经,依法勤修,这样,自会有金刚菩萨护法卫道,动静无碍,出入咸宜,自然凡有所求,均可如意了。所以三祖说“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所以修道人必须要百折不挠,始终如一,千魔不改,才能成就佛道。
11、婆卢吉帝、室佛啰、楞驮婆pó lú jí dì•shì fó là léng tuó pó
“婆卢吉帝”为观,“室佛啰”为世音,“楞驮婆”为海岛,意为观自在菩萨行大悲善业处。
解说:此句是菩萨告人修道,应以凝神专一,勇往迈进的真言。参禅静坐本是锻炼身心一体的功夫,所以用功时,须要头正身直,心定气平,不得有丝毫的造作,只要心直,不假外求自能心与道生,得大圆满光明。由于心无愧,意无欺,乃得广大宽平,身得舒泰,邪魔不敢侵犯,一切都可以随意自在。所以菩萨说此真言,其意乃为众生获得安乐,弃绝病苦,进而灭绝一切恶业,满足一切希求。如此功德,方算圆满。而欲达此境界,修道人必须要能无尤无我,自在身心,观诸物我如一,方能奉教修行,得见光明世界。
12、南无、那啰、谨墀nā mó•nā là jǐn chí
“南无”为皈命,“那啰”为贤,“谨墀”为爱。意为皈依贤爱慈悲心,恭敬心,无上菩提心。
解说:此句是菩萨慈悲,告诉世人皈依三宝应先履行人道的真言。修道人应以身作则,为人表率,次以接引后学为当然责任,有人以为修道,只求自己了脱便算了,殊不知只求渡己而不求渡人,只是小乘教的作法,离大道尚远,修道人应学习大乘菩萨的道行,以济世渡人为己任,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弘愿,以度脱一切众生。如此世界才可能化为清净的世界。否则,深山苦修又有何用?我人学佛修道,必须要发大慈悲心与菩提心去救世渡人,爱心行善,广为接引,庶几不负菩萨说此真言的苦心。
13、醯唎、摩诃皤哆沙咩xī lì mó hē pó duō shā miē。
“醯唎”为心,指心的无染著,“摩诃皤哆沙咩“为大光明,长照明,空观心。
解说:此句是菩萨鉴于世人把名利,富贵看得太重,自寻苦恼,所以说此真言。修道人首先要看淡一切,一心一意在悟道上下功夫,因为俗心淡则道心浓,人心空则道心坚,如能修到空心,空身,则必然生机勃勃,弃苦得乐,但是空心,空身说来容易,做起来却很艰难,因为众生在世,各有因果,如何能灭却世俗的烦恼,应先从清净自心上苦修,只要我心清净,则智慧必明,智慧一明则外魔不侵,外魔不侵则自然舍却尘缘,蹑足虚空,到达无我无相的境界。
14、萨、婆、阿、他豆输朋sà pó ā tuō•dòu shū péng。
“萨”是看见,“婆”是平等,“阿”是一切法清净,“他豆输朋”是道法无边,意为利益六道四生,同沾甘露。
解说:此句是菩萨大慈大悲期望众生能坚心修持的真言。一切众生均可修道同证佛果,并无富贵贫贱之别,只要众生能定性修行,坚持不二,必可得金刚正果。而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更是诸法平等的精神。所以举凡一切六道四生,只要能立志潜修,奉行佛法,念念皆善,刻刻不忘,历劫不渝,往生不变,最后必能达到天人尊重,修罗调伏,地狱消灭,饿鬼饱满,畜生超生的极乐世界。使众生都能免除轮回之苦。
15、阿逝孕 ā shì yùn
“阿逝孕”为无比法,无比教。即是卑陋心,无杂心。意为善者奖励,恶者应即忏悔。
解说:此句是菩萨悲悯众生不知修善,甘愿堕落苦海的真言。为怕众生懈怠,菩萨不时遣派飞天,夜叉王等昼夜不停巡察四方,时而显现威灵,警诫众生,期使众生极早改过迁善认真修行。凡是诚心为善之人,自有神佛保佑,而常行恶业之人,若能即时真正悔改,菩萨亦会不究既往加以引渡,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就是菩萨的慈悲。但是放下屠刀,不只是手中无刀,更重要的是心中无刀,否则徒为形式,终究与佛无缘。所以众生必得要了悟,改过向善,重在心性,力行济世,要有终始的道理,菩萨虽然慈悲,但不会赐福人伪善之人。
16、萨婆萨哆、那摩婆萨哆,那摩婆伽sà pó sà duō•ná mó pó sà duō•ná mó pó qié
“萨婆萨哆”是说佛法无边。“那摩婆萨哆”是说佛法平等,“那摩婆伽”是说佛渡有缘。
解说:此句是菩萨大发慈悲,说明不分圣贤,智慧,鸟兽之别,皆使得脱魔难的真言。大千世界的切众生,如能真心修道,菩萨即会大发慈悲随缘渡化,为此誓愿,菩萨特现千手千眼帮助众生消除魔难,有时以千手各执法器降伏群魔,使真心修行之人得以安心修道,有时以千眼神通洞察众生,给予真心修行之人慈悲善果,至于信心不坚,修道不诚的人,菩萨亦会施予层层魔劫,使其罪业消灭,得证正果。
17、摩罚特豆mó fá tè dòu
“摩罚特豆”为天亲世友,自“萨婆萨多”到“摩罚特豆”均是希求活菩萨使我天亲、世友皆悉成就。
解说:此句是续就上句佛法广大平等,对于真心修道之人,给予慈悲宽恕的真言。凡诚心修道者,亦要仰体天亲世友,诸佛菩萨之仁慈,精进修持,不虚不妄,诚心正意的去离贪嗔痴,平心静气地止恶为善,使心镜一如,悠然自在,务期心不染物,意不着相,存诚去伪,本诸正道而行,则菩萨自来庇佑。而诸魔不侵,修道者的身心都安然无恙,进而悟澈生死大关,远离物欲烦恼,渡己渡人,当能跻身佛国,成为无忧无虑的菩萨了。
18、怛侄他dá zhí tuō
“怛姪他”是指咒中的菩萨圣号、悲心、种子、手印、智眼等诸种法门的真言。
解说:此句是观世音菩萨显阿罗汉身相,指出至诚不息,心与道合的修持真言。修行本无困难,其要在诚,(这是接上文存诚的意思),修道人果能专心致志,无丝毫的虚伪,则言行必能一致,身心必会平衡,如此,道即可与心通,身即可与道合。在修道的过程中,最可怕的是杂念浮起,如果杂念一起,外魔必侵,外魔入身,则身心即不得清净,如何还能修行?所以修道之人必须要澄心净虑,做好定静工夫,才能以身体道,以道体心,进而心道一元,万念俱灭,久则万缘洒脱,现出阿罗汉身,成为威德稀有之相。
19、唵,阿婆卢醯 Ong .ā pó lú xī
“唵”为引导生出,“阿婆卢醯”为观音。
解说:此句是说修道之要不外清净的的真言。此意看来简单,事实上含意深远。因为清是念虑的澄清,净是心不杂染。众生修道,贵乎心志坚决,不受诸魔骚动。若能清心净念,戒慎自持,把一切尘缘,抛弃净尽, 即可回复圆明的本性。如动静皆能清净,道则不期自成了,唯世人每每不知诸佛菩萨的得大解脱,是在五浊恶世中修成的,总以为离开了社会,脱离人群,独自一人避到深山古寺中修行,方是清净,方能成佛成道,其实这是舍本逐末,不了解道的出处,所谓“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尔心头”。修道又何能离开方寸之间呢?
20、卢迦帝 lú jiā dì
“卢迦帝”为世尊,世自在。意为良心不昧,通体光明,即可与天地同体。
解说:此句是观世音菩萨劝告众生,修道应恪守良知,时时护持,处处留神使心境常保光明的真言。人之本来,原与天地同根,万物同体,如能保持固有的本性,即能成佛,所以人不可有丝毫的妄念,妄念一起,必少一份正气,妄想一入则添一种邪气,这哪里还有成佛的可能呢?所以修道,要在于保持本性,不受物欲的牵累,至诚如一,心境清明,方能秉持大道,勤修不辍,也才能以心为镜,观照万物,了然人生的真谛。
21、迦啰帝 jiā luó dì
“迦啰帝”为悲者,救苦难者,兴道义者。意为道心坚固,才能得大智慧。
解说:此句是菩萨本慈悲心意,指引有心向道者修行要诀的真言。作为一个修道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端正自己的心志,保持宁静的胸怀,不受外在环境的影响,也为为本身修行的结果忧虑,因为道的存在,原就是虚灵不昧,重在无形意境的体念,所以修道人必须要主敬存诚,时时警惕自己,不可因一时之成就,而得意忘形,也不可为了久无进步,而灰心丧志,要知修道之要,在于渐进,渐进必靠耐心,所以修道人必得要道心坚固,才能历劫魔难,而得大成。
22、夷醯唎 yí xī lì
“夷醯利”为顺教,无心。意为顺道而行,即可得道。
解说:此句是观世音菩萨以无量慈悲,利人济物,普化一切众生的真言。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各自有其因果,而生老病死哀乐忧喜,又是有情与无情众生,所必须经历的生之旅程,何如使这些众生能觉悟生命的真义,迈向慈悲的大道,就是要靠有情的众生去传播我佛的教化,是对于这些许心向善的众生,不管其处境如何,生相如何?菩萨都将随其善念,给予度化,即使一次度化不成,菩萨也将顺其修行业力,不断给予度化,导向光明世界。所以修道人只要真能潜心向善,立志修行,菩萨都会一视同仁,助其完成修道的心愿。
23、摩诃、菩提、萨埵 mó hē pú tí sà duǒ
“摩诃”是说佛法广大,人人皆可修行,“菩提”是说看破世界皆空,“萨垛”是说修无上道,万法皆空。
解说:此句是指修道人先要看空一切荣华富贵,把一切当作泡影,然后清净身心,使无丝毫杂念的真言。尤其是初学道的人,更要有坚实的真心,努力于烦恼的解脱,不着色相忘却物我。众生若能如此立心向道,菩萨当会运行定慧两足,随缘度化,嘉惠众生,所以立场献身修道的人,其道业之成与不成,端在自己,不在菩萨。心志不定,德业有亏的人,又如何能冀求菩萨的慈悲呢?清净无我,慈悲为怀,是修道的不二法门。
24、萨婆、萨婆 sà pó sà pó
“萨婆”是说佛法平等,利乐众生,一切有缘皆可得到乐利。
解说:此句是菩萨召鬼兵为侍从,以无碍的辩才,利乐一切有缘众生的真言。菩萨慈悲常思渡尽众生,但众生愚昧,却不知使自己成为有缘之人,这是菩萨真正辛苦之处,幸而佛法广大,菩萨有情,方能使芸芸众生渐渐步向行善之途。所以修行之人,应该好好珍惜难得的机缘,一入道途,即应死心塌地,不计艰难,一心向前,方能获得菩萨的接引,如果贪慕色相,挂念生死,或是有始无终,心意不专,对修持的目标疑信参半,那就不只不能道行圆满,而且会堕落尘沙,永远了脱之期。
25、摩啰摩啰mó là mó là
“摩啰摩啰”为增长,如意,随意。即是指如意珠手眼。
解说:此句是菩萨指示修道者,欲得如意宝珠,必须先持如意果的真言。意是由心而起的,我人平常所谓的念头即为“意”,修道之要,首在扫除一切杂念,涤虑寻真,内则要清净自如,外则要破除色相,体悟真诠。尤不能抱着尝试的意念,去妄求道的显现,要知“道”在心中,如果向外妄求,必然是缘木求鱼,永远不了解道的所在,所以修道人第一要修心,心通则理通,理通则事顺,事顺则无挂碍,进而一切都能无障无碍,洞察生死大关了。
26、摩醯摩醯、唎驮孕 mó xī mó xī lì tuó yùn
“摩醯”与“摩诃”同,为即时大自在,又“摩醯”是说修道人是无时不自在的。“唎驮孕”为莲花,意为修成金刚法身,得莲花宝座。
解说:此句是菩萨点悟众生,要不生迟疑,以自在的心情修持道行的真言。修道贵在能体悟出道的意义,修道人所修的道,不是长生不老的道,不是升官发财的道,也不是享受荣华富贵的道,而是要修做人心安,做事理得的道,能够心安理得,就是尽了人道,能尽人道就能体悟天道,能体悟天道就能了悟生死,过到修道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但是这种境界,不能坐待其成,必得要修道人心志坚定,不生动摇,并且能及早修行。
27、俱卢、俱卢、羯蒙jù lú jù lú•jié méng
“俱卢”是说发心修道,可感动天神佑护,“羯蒙”是说修道人应当植诸功德,以作证果的根基。
解说:此句是菩萨劝人修道,只要众生一发善念,则吉神相随,使其所作皆成的真言。众生果能积功累德,坚志修持,始终不二,即成无量功德的法身。而所有一切的诸魔,冤鬼,也自然都能慑伏远离,不生困扰。可见修道的利益,是神妙无穷,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只可惜,世人但知天道难成,而不反省自己未能认真修行,结果大好时机白白错过,实是可惜。所以修道,必须要先立大志,然后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渐修渐进,方期有所大成。
28、度卢度卢、罚阇耶帝dù lú dù lú•fá shé yē dì
“度卢”是说修道人要稳定脚跟,一心修持,不为外道所惑,“度卢度卢”是说明而能决,定而能静。
“罚阇耶帝”是说广博严峻,能超脱生死苦恼。
解说:此句是菩萨教化修道人,务必认清门径,寻得清净纯正的大道,一心一意的向前迈进,始终不懈的真言。由于世间一般修道之人,往往不辨正邪,这究真伪,匆促学习,甚而另辟蹊径,不访明师,附会时尚,于是今日学此,明日学彼,终无所成。如此以满腹私欲,妄求成佛之道的行为,又怎能有所成就呢?其实道在眼前,佛在本心,一贯初衷,循序渐进,自能达于自在的境界。
29、摩诃罚阇耶帝mó hē fá shé yē dì
“摩诃罚阇耶帝”是说,道法无边广大,能解脱生死烦恼,不受诸毒所害。
解说:此句是菩萨不惮重复,晓喻世人,修道会有不可思议功德的真言。由于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道本不难修,佛亦不难求,要在是否能摒除一切妄想,扫除一切私欲,放下万缘而已。心净,则一切魔障不敢惊忧,并且可以除得生死之苦,消除诸种毒害,修道人,当知一念初起,即为天人交关之际,不可不慎之于始。至于贪嗔痴爱等邪念,则更要确实排除,切莫随境生情自找苦恼。如此长久用功,则成佛成祖,当亦指日可待。
30、陀啰陀啰tuó là tuó là
“陀啰”是说修道人若一尘不起,即可升于诸天,“陀啰陀啰”是说心若太虚,清净自然,即可往生诸梵天。
解说:此句是道法的精髓,首重一尘不起。“尘”可以障蔽人的灵明本性,尘,也就是普通所说的杂念,心中若有一念渣滓,即无法见道,魔障即跟随而至,是故修道之要首在去此杂念。如修道人念头不正,则一切妄想皆乘隙而入,不但扰乱本性,而身心亦无法调伏了。本性不现,那里还有圆明可求?况且一念即是轮回,所以杂念之害甚大,学道人往往患了此病,而不知拔除,以致老无所成,枉费功夫。
31、地、唎、尼dì lì ní
“地”是世界,“唎”是一切众生,悉皆度化,
“尼”是修道的童贞女,大道不分男女的,意为凡是女子亦可成佛。
解说:此句是专为度化女众,早修佛果的真言。佛说“女子如肯发心修道,比男子还要便捷快速,因为女子性多柔顺,平静,较易修行,且女子多具慈悲心肠,亦为修道者的基本条件,所以女子果能发心修道,则一切神佛无不卫护,并有善神龙王常在左右,邪魔不敢侵扰,如此便能使修道女众安心学习,早登彼岸,因此,妇女应该明白菩萨的苦心,及早修持,方不负渡化的慈悲
32、室佛啰耶shì fó là yē
“室佛啰耶”意为自在圆融,大放光明。
解说:此句是说一个人若能看破红尘,不惹是非,则心必清净,当能成就虚空光明佛体的真言。并且可以随时地现身说法,济世渡人,神光一放,则八万四千毛窍皆现光明,因此一切魔怨及其眷属均回避不敢侵犯。修道人应把握这一要诀穷究研讨,将一切贪嗔痴爱等妄念扫除净尽,使其身心清净,尘念不起,这样酒色财气等诸魔,自然远离了,反之,心嗜于酒,酒魔即至,心注于色,色魔即至,而且非色不足遂其欲。如此魔障丛生,还谈什么修行呢?所以灭却魔障,正本清源,才是修道的本份。
33、遮啰遮啰zhē là zhē là
“遮啰”是现忿怒色,“遮啰遮啰”是现大忿怒相,意为法雷一吼,诸和遍空。
解说:此句是菩萨看一切众生,被外魔牵不能解脱,特现忿怒法相以救度众生的真言。菩萨此举旨在警策行者认真修行,随时警惕,不可为外魔所惑。依佛经说,魔障不外是人的私欲,故必须早闻正法以破邪妄,所以决心献身修道的人,在平常无事中,必须勤加省察,遇有人欲念,随时制止,千万不可存有姑息等待心理,如此,妄念不生,则道心必长,这种观心的功夫是要时时提高警觉,处处防范外魔的侵扰,方能免除魔劫,早证佛果。
34、么么、罚摩啰mó mó•fá mó là
“么”是诸法离我,“么么”是为善可破除恶障灾难,“罚摩啰”是道境难测,而其利则无可与比。
解说:此句乃是菩萨以救世的苦心,现慈悲心相,护持修道者获得大吉祥,并可生生世世常生于诸佛宫中,不致堕落轮回,再受诸般苦恼的真言。只是世人打不破名利关头,走不出名利圈子,终日痴求妄想,饱受酒色的毒害,甚而硬将正心蒙昧不辨人我,这种居心只在轮回路上,试想又怎能逃出红尘劫外?幸而菩萨慈悲,不惮烦劳,一再降世,显化神通。使众生能离却魔障,转世修行,进入梵天极乐之境。
35、穆帝隶 mù dì lì
“穆帝隶”是说闭目澄心默持,意为净心修持。
解说:此句是菩萨劝人修道,首要将尘缘看破,立志纯一,朝夕省惕,去除一切私欲的真言。为着众生得道,菩萨常发大慈悲心,却除诸般烦恼,使众生得大解脱,菩萨亦恐人信心不坚,所以特以闭目,澄心方式,指引修道众生纯净思虑,体悟真诠。所谓闭目,并非只闭眼即可,乃是要斩断色光,不使游目四顾而垂簾内省。以无欲观照其妙。而澄心乃至念虑澄清,心明若镜,以持之有定,这两者应相互为用,互生影响,使内修圆融,达到外魔不侵的崇高境界。
36、伊醯伊醯yī xī yī xī
“伊醯”是说修道人要安分守己,“伊醯伊醯”是说一切均要听其自然。
解说:此句乃是菩萨教修道的人乐天知命,万事随缘,不可加以勉强的真言。众生若能妄念不生,顺诸自然,则本体清明一切安乐。久而久之即可得大解脱身登法界。这不但能超度七祖,庇荫子孙,更能利及有情眷属,普济大地众生,甚至诸天神鬼亦得利乐。假若修道之人借道为面具,不务清修,置身于名利财色之中,妄图成佛作祖,那就是痴心妄想,自欺欺人,永无成道之期。中庸说“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所以修道人应真正把握修道的契机,不可存心侥幸。
37、室那室那shì nā shì nā
“室那”是说道心坚定,生大智慧,“室那室那”是说修道者可得大智慧。
解说:此句与上文“迦罗帝”句意义略同,是菩萨阐明由定生慧的宗旨的真言。佛说“修道人本有光明智慧,如以心为体,以道为用,自然气质清明,义理照著,如志向不坚,摇摆不定,扫不尽私欲,则无法现出本来的智慧光明,譬如一轮明月,被重重乌云遮盖,云仍是云,月仍是月,必须待至云散月现。我人果能把心中不清洁之念头扫除净尽,用下恒久坚定的功夫,遍识真知圆明的实性,则成佛之日可期,而照彻十方无量无边世界的大智慧光也会与我们同在。
38、阿啰嘇、佛啰舍利 ā là shēn•fó là shě lì
“阿啰嘇”是说超出法外而为法王,于法自在,“佛啰舍利”是说,修成清净法身得佛珠。
解说:此句是菩萨示人修持,不能拘泥于法,亦不能离于法的真言。比方守窍的方法,其要在不守而守,才算是善守法者,如果操持太过,就落于执着而不得其法,《华严经》云“汝应观法王,法王法如是,色相无有边,普现于世间。”这就是所谓超出法外而为法王的意思。至于用功的时候,必须做到静而无静,忘其静,谓之妙静,动而无动,忘其动,即谓之妙动,如此仍为善得法者,于法自在,才能证得佛果。如要为法求法,反而作茧自缚得不偿失。
39、罚沙罚嘇fá shā fá shēn
“罚沙”是说修道要忍耐,“罚嘇”是指成道有真乐。意为要得真正快乐,必须要忍耐修持。
解说:此句是菩萨点化修道人要忍耐修持而得快乐的真言。因为修道本是极为艰苦的事情,不但要忍得住身体的劳累,还要耐得住心灵的寂寞。很多人以为修道是为着图个清静生活,那是不了解修道的真正意义。事实上,修道原本就是牺牲,要牺牲个人的一切所有,去渡己渡人。如果没有坚定的意志和决心是不能轻言修道的。但是一旦能忍得过修持的劳苦,最后所得到的快乐,也是人生真正的快乐。
40、佛啰舍耶fó là shě yē
“佛啰舍耶”是说修道人,如舍去贪着,醒悟本来面目,即能常与十方诸佛见面。
解说:此句是菩萨劝大地众生早发菩提心,修持妙道,以一切色相为空,以道为心,则自然可与十方诸佛往来见面的真言,无奈世人多半执迷不悟,甘堕落苦海,并以假为真,认虚为实,徒贪眼前娇妻,美妾,金银财宝,殊不知这是身外之物,享受也不过数十年而已,一俟无常到来,万般皆空,昔日英雄于今安在?荣华富贵,一如春梦,所以秉赋灵性厚者,应趁早醒悟,看破一切,预先修持以期还回本来面目,得登光明净土。
41、呼卢呼卢、摩啰hū lú hū lú mó là
“呼卢”是现神鬼相,“呼卢呼卢”是因现神鬼相而降伏鬼众,“摩啰”是现欢喜如意相。
解说:此句是菩萨教人修成道果之后,则可神通广大,变化莫测,或现神鬼相,降伏鬼众,或现欢喜相利济众生,无不随意自在的真言。所以证到道查的人,可获悠久福报,不受拘束,这比尘世宝贵,要高超如意得多,因为尘世中的富贵,享受只是一时,所谓财大祸多,官高险重费尽心机,得到的不过是过眼烟云,何如我佛菩萨心比日月,光明自在。所以有情众生应彻底了悟此一生命无常的道理,进而能勇往精进,同登彼岸。
42、呼卢呼卢醯利 hū lú hū lú xī lì
“呼卢呼卢醯利”为用法无念,作法自在。意为一切自在。
解说:此句是说修大道的人,要能无念自在,毫无阻滞的真言。众生置身大千世界,常被物欲迷惑,以致本性多受朦混,失去原来的清净,而遭诸般痛苦,不能自拔。产品为救众生脱此苦海,随缘显化,指点众生认识大道,恢复自性,先求修身养性,去除恶念,再行布施济众,为善积德,务使诸恶不生,诸善大行,众生都能弃绝尘缘,礼敬佛法,这是菩萨的宏愿,我辈众生应仰悟菩萨此一慈悲,及早奋勉力行,自在修持,使心无贪念,事无执着,终能得窥大道,到达清净佛土。43、娑啰娑啰suō là suō là
“娑啰”意为坚固,“娑啰娑啰”意为不但要坚固,更要能永久持续始终不二。
解说:此句是说修道人欲得以上的效验,则必须要把色身看成幻景,由此发愿勤修,更以坚忍不拔的心,一心向道,坚定不移,庶可在此五浊恶世,不为尘色所动,超脱生死苦恼,得证清净果位。如立志不坚,持心不久,认理不真,信道不笃,忽进忽退,忽行忽止,欲向前而又退缩,悬虚不实,恍惚不定,那就不可能达到修道的目的了。所以修道人要有恒久不懈的毅力,方能证诸坚固之道,因此坚固二字,修道者是不可忽略的。
44、悉唎悉唎xī lì xī lì
“悉唎”是利益众生,“悉唎悉唎”意为爱护众生而不舍弃。
解说:此句是菩萨慈悲渡化一切众生不忍舍弃的真言。娑婆世界,芸芸众生,飞潜动植,虽各得其所,但适者生存,常因环境影响,而相互残害,菩萨为救众生脱此劫难,显化慈悲法相,以杨枝甘露,遍洒十方净土,期使众生均能感化。所以众生应感谢菩萨不忍舍弃之慈悲,尽速潜心向道,尤不可自分优劣,而妄生侥幸逃避之念。要知大道自在,信之则弥,离之则远,菩萨在顶,更会洞观善恶,明辨真伪而随时加以指引,众生千万要把握时机,抛却尘缘,发心向善,久必功德圆满,得之大成。
45、苏卢苏卢sū lú sū lú
“苏卢”意为甘露,“苏卢苏卢”意为遍施甘露而能普利众生。
解说:此句是菩萨为指示修道者,在用功时,必须澄心净虑,一如心中注满八功德水的真言。八功德水又名甘露水,要使之能随缘升降,必须要立志修道的人诚心诚意,始终不懈,才能得到澄心净目,涤尽尘俗的功用。所以众生在修道过程中,遇有魔劫缠身,要能定心励志,忍辱负重,菩萨亦会以杨枝洒水,点澈迷津,因为甘露之为甘露,原是众生道心的源泉,菩萨慈悲,用以渡世,旨在降福众生,努力修持,同证菩提。
46、菩提夜、菩提夜pú tí yè•pú tí yè
“菩提夜”意为勇猛精进,日夜修行,“菩提夜菩提夜”意为自始至终,永不退避。
解说:此句是菩萨叮咛修道人,在发菩提心外,还要发精进心,不着色相,不畏风霜,不避艰难,勇猛精进,百折不挠,必须时时刻刻以道为心。事事刻己为怀,如能做到不生妄想,专心一志,忍辱负重,刻苦耐劳,则道心日长,功效日增,所以菩提一再叮咛学道人,要具永远不退的心志,用恒久不易的工夫,始终如一,必有一天能大彻大悟,超升极乐世界。
47、菩驮夜、菩驮夜 pú tuó yè•pú tuó yè
“菩驮夜”意为人我一体,无分别心,“菩驮夜菩驮夜”意为无人相,无我相,一切恶道众生悉皆平等。
解说:此句是菩萨的广大慈悲,不分善恶,众生一律使其同归极乐的真言。若有众生不不幸而沦为恶道,菩萨则大开方便之门一律救渡,如修行人具人我见,彼此相,则满腔恶念随至,因而去道亦远,所以“修道人处处要以慈悲为本,事事要以仁义为怀,一举一动皆不离道,如此方能与佛结缘,否则佛门虽大亦难渡无缘之人,千万不要以为菩萨深具大慈大悲,众生就可以任性作恶,那是错解了菩萨的意思。
48、弥帝唎夜mí dì lì yè
“弥帝唎夜”为大量、大慈悲心。
解说:此句是菩萨点悟众生睦邻关系要有在慈悲心,大容忍心的真言。一切众生,本皆可以成道,只因不能常持善念和忍耐修道过程中的痛苦,以致影响道业的成就,所以菩萨劝告众生,在修道之初,要探求正确方法,以免误入歧途,沦入魔道。由于世人多误以修道乃为成神成佛的唯一的手段,往往忽视修道的真正目的,是在渡己渡人。结果只讲手段,不重目的,反而离道更远。要避免这种情形,修道要心中慈悲,广结善缘,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如此方能步入道途,成就佛果。
49、那啰谨墀nā là jǐn chí
“那啰谨墀”为大慈大悲、善护善顶。
解说:此句是菩萨指示修道人,要修道必先立善念的真言。凡是贤孝慈善的人,均应相亲相爱,相谋求道。众生原自平等,无论对人对物,只要存心向善,就可相互勉励,同求佛果,既不分职业贵贱,复不分出身的高低,更不必拘泥于某种形式,只要能真正存心向道,菩萨就会随时随教,渡化众生脱离苦海,只是众生常因认识不深,误认修道乃是某一种人才能做的特定工作,其实在家,出家,是愚、是贤,只要能诚心诚意行善助人,就是最具修道条件的人了。何必心存阶梯,怕东怕西呢?
50、地利瑟尼那dì lì sè ní nā
“地利瑟尼那”为坚利、剑。
解说:此句是菩萨劝人赶紧修道,不可失去大好机会的真言。若人能真正发心修持,菩萨会以最坚、最利的宝剑前来护佑,使修道人免除一切魔鬼魑魉的侵扰,如果有人用功未深,杂念时起,则慧剑高悬,群魔自必匿迹,但是宝剑虽具无边法力,如果修道人不能把握时间即早求道,那么再坚,再利的宝剑也无用武之地,所以立志修道向善的众生,应该要有金刚般的坚强意志和宝剑般坚利的行动,定心行善,大胆除魔,使内心保持无限的光明,则诸魔不侵,道心日坚,自可修成金刚不坏之身了。
51、波夜摩那pó yè mó nā
“波夜摩那”是欢喜的名称,意为成就。
解说:此句是菩萨欲于众生中择其善者,使其早闻无上妙道的真言。菩萨之所以不惮其烦劳,时常显化,一则了普渡大愿,再则免除众生身受生死的苦恼,所以常示欢喜法相,希望善男信女及早修持,渡向彼岸。然而世俗的繁华,往往使众生入迷,声名利禄,美色佳肴,在在都能惑人心志,戕害道心,所以修道人要以坚定的意志,乐观的态度,透视人生的一切情景,不过如朝露的短暂,如闪电的迅捷,转眼就会成空,只有安心向道,才能超越苦海,寻得人生无上妙境。
52、娑婆诃suō pó hē
“娑婆诃”意为成就,吉祥,圆寂,息灾,增益,无住等,为真言结语。
解说:此句是菩萨弘示妙法,教众生体悟修道要常归寂光的真言。所谓“寂光”就是指真理的寂静和真智的光照。意思是修道人要能真正体悟到佛的境界原本就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自然存在,只要能顺诸本性坚定修持,最后必能使理智圆融,离却法相。《维摩经/弟子品》说“法常寂然,灭诸相故”。能有此寂静无事的胸怀,才能修业证道。但世间众生,往往执着佛法,贪住庄严,结果不但无益于修行,而且越修越远,终而流于魔道。
53、悉陀夜xī tuó yè
“悉陀夜”意为道法无边,众生要摆脱名利方得成就。
解说:此句是菩萨要众生摆脱名利,力行修道的真言。因为世人执迷不悟,以假为真,只知争名夺利,贪图眼前享受,不知珍惜本性,任其污染,实是不幸。所以名利实为造成一切苦果的罪魁祸首,菩萨为救众生,免于沦入苦海,乃广施佛法,渡化众生了悟名利这害,并能即速回头修积功德,否则无常一到,万事皆休,名利越大,痛苦越多。何不先求清净,去除贪欲,要知贪欲一去,则本性即明,本性明,则道心生,道心生,则一切之苦,就自然消失,终而还归净土,得享极乐。
54、娑婆诃suō pó hē
本句意为修道者若能认识真假,成道则易。
解说:此句是菩萨再次提示众生要认清真理大道的真言。由于众生偏于著相,妄恃浮才,不务真义,乃一时的修行,妄图解除永久的痛苦,结果恶性循环,越陷越深,终至不能自拔。菩萨慈悲,为救众生早日脱离苦海,乃显多种法身,提醒众生不可贪恋人世的短暂享受,终日征名逐利以致永无宁日,徒然沦入轮回受苦,何不早日觉悟,皈依菩萨点化,在清净自在中修习无上佛果呢?
55、摩诃悉陀夜mó hē xī tuó yè
“摩诃悉陀夜”为广大成就,意为佛法广大,凡肯修持,均可成就佛果。
解说:此句是菩萨大放光明,以无量慈悲,欲使大千世界一切善恶众生,悉皆渡化于不生不灭的妙乐境界的真言。众生应扫除一切尘染,虚心修持,不可自暴自弃,如果不自爱惜,不生信心,只图享受庸福,饱食安眠,那就形同朽木,虚度光阴,空为万物之灵了。菩萨为使众生得度,特说此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为一切众生作大利乐,众生应真诚受持,体悟妙道,必可度脱厄难,进入光明之境。
56、娑婆诃suō pó hē
“娑婆诃”意为广大无边。
解说:此句是菩萨为众生指点迷津,早修觉路的真言。
菩萨慈悲地看到大千世界的众生,多受轮回之苦,乃一再点化众生,要及早醒悟,了解“四生”,“六道”之苦。并能立即进身修行,共承佛法广大无边的恩泽。只要众生能真心修习,忍辱精进,必有成功的一天。切不可以道深莫测,佛法难求为藉口而不去修行,要知人生一世,草长一秋,几十年的光阴,弹指即过,而无常来时,一切都将空无所有。何不遵从菩萨指示及早醒悟,认真修习无上佛法,为来世做些功德呢?
57、悉陀喻艺xī tuó yù yì
“悉陀”为成就的利益,“喻艺”为无为虚空,意为诸天神悉得成就。
解说:此句是说佛法广大无边,不仅能广渡众生,即使天神地祗亦受恩泽。观世音菩萨在洛迦山道场说本咒时,曾密放神通,使光明照耀十方净土,遍及三千大千世界,一时诸佛菩萨皆受震动。并得果证。众生若能潜修此无上妙道,专心致志于方寸之间,使自性清净,天理流行,一切顺其自然,则必能日渐离却人世诸般苦恼,自可灭除魔障,按进庄严佛土了。
58、室皤啰耶shì pó là yē
“室皤啰夜”为自在,意为诸天仙女均能成就自在妙道。
解说:此句是指菩萨在本咒中特现出天女法相,俾与诸天仙女接近,方便度化。由于诸天仙女多属人间贞孝烈女,在世间未能得闻正法,致尚不能脱离生死轮回。所以菩萨以悲悯心情,特为说法,使其得修清净佛果。因此在家的妇女实应仰体菩萨慈悲,敬谨言行,一要孝顺父母,敬重公婆,二要敬爱丈夫,亲近子姪,三要礼敬亲友,和睦邻里。加以常善念,多做善行,温淑谦让,不生是非,如此自会得人敬重,得菩萨护佑。而能早得佛果,荣登极乐了。
59、娑婆诃suō pó hē
连接上句为“无为法性自在成就。
解说:此句是接上句,为阐扬道法宏大,道果高深,当以功德为基础的真言。因为无德即不成道。菩萨为阐扬无边道法,分身显灵,专为成就三界十方一切有情同证佛果,而展露神通,凡学道者,应以天地万物并育之心为己心,以菩萨普渡众生之愿为己愿,尽己所长,广为布施,朝夕惕励,勤修不辍,最后必能超越迷悟,了然真空实相之理,达到自大无碍的妙境,如此便是成就了佛之圆满大道,不负菩萨普度众生的愿望。
60、那啰谨墀nā là jǐn chí
“那啰谨墀”意为贤爱成就。
解说:那啰谨墀就是说菩萨以无量慈悲,施行大乘无上妙法,指点贤者以防其误入小乘之道的真言。“大乘”是由梵语“摩诃”衍译而来,意为载运大法同登彼岸。亦即以所得之大智慧,悟彻人生,解脱烦恼,了悟不住生死的真谛,进而渡己渡人,同登彼岸。但众生常误解大乘佛法为不可易学的佛理妙境,而又误以小乘为入门工夫,因而常舍大乘佛法而就小乘,使道业反而多所波折,其实大乘“为人”,容易增进功德,小乘“为己”,不易增进功德,所以修大乘易而修小乘难,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道理,修道人应知所警惕。
61、娑婆诃suō pó hē
此咒是接上句再度叮咛,其用意是怕众生堕落于旁门左道.
解说:此句是菩萨叮咛修小乘道者,赶紧觉悟,不执成见,求大乘法而圆成佛果的真言。要知道诸佛以一大因缘出现于世,是不以小乘为济渡众生为最终目的的,修习小乘道者,必须了解自我的修行,只是修习大道的初步功夫,要登上佛土,定要在大乘佛法上求圆满成就才可。菩萨之所以一再如此强调大乘佛法的要求,主要是大乘才是真正彻底解决“我与众生”的渡脱问题,否则众生各自为己,必然造成私见,私见一起,执着便生,执着一生,烦恼必多又如何能够成佛呢?
62、摩啰那啰mó là nā là
“摩啰”为如意,“那啰”为尊上,意为修道如意,无上坚固。
解说:此句是说,无论天地神祗,一切众生,凡修大道者,均可如意得金刚佛体,永久坚固不坏的真言。菩萨指点众生,要能修得大道,最重要的是要能清净自己的身心,抱持慈悲忍辱的胸怀,不思恶,不思善,放任其心,悠游自在,方能超服自然,得到无上善果。所以佛法上说明,修道人要修大道就要做到六度大行,所谓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是修道人日常行为上的基本准则,这六度大行是向济渡众生的目的前进,修道人必须勤勉励行,才能体悟其般若妙用,若是只在小乘上用功,是无法得到佛智的。
63、娑婆诃suō pó hē
此是连接上文,意为劝人认清真正大道,要时时有警觉心。
解说:这是菩萨指点众生修道时,应体悟大道真正奥秘的真言。大道无他,重在自悟,不假外求,用功之法,要以敛光返照,了达本性。所以真心学道者,应抱百折不挠之志,脚踏实地,勇往直前,才能脱离苦海。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岸在何处?岸在心中,如心中有岸,则处处是岸。前人有诗说“竟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过梅花下,春在枝头已十分。”因此,修道人要时时警惕自己,把持自己的心性使真正悟彻,才不会白费工夫。
64、悉啰僧、阿穆佉耶xī là sēng•ā mù qié yē
“悉啰僧”为爱护,“阿穆佉耶”为不空,意为爱众和合。
解说:此句是菩萨不忍众生受诸苦恼,所以特现药王菩萨相,治疗诸疫,使一切众生得享安乐的真言。到底众生的病症由何而生?一言以蔽之,人之有病,多因妄想而起,因为妄念一生,三毒一来,则烦恼必多,久之则病魔必乘虚而入,因此众生之病多由自起,所谓物必自腐,而后虫生,所以妄想萌动时,即是疾病发生时,因之医者治身病,圣者治心病,菩萨行疗诸病时,也都是教人观心,教人悟彻生死,名利,以慈悲之心渡人自渡。
65、娑婆诃suō pó hē
此是承接上句,以圆满慈悲,安乐众生。
解说:此句接上文,是说人以心病为患,惟道得予医治的真言。是菩萨见世人多病的原因,无不由无明业而来,在七情六欲上种下病根,一经外邪感触,即发生种种苦痛,成为不治之症,所以特发慈悲,以大道济世,望世人看破色身,自在修行,佛祖示人看空修道,实在是医治心病的无上药饵,凡是患心病者,如不及早治心,则病根永无回春之日,而道以修心为上,见性第一,此处的娑婆诃,就是强调此点,也就是劝告修道人要有圆满慈悲的心情,方能体悟大道。证佛果。
66、娑婆、摩诃、阿悉陀夜sā pó mó hē•ā xī tuó yè
“娑婆”为忍受,善说,善到等,“摩诃”为大乘法,“阿悉陀夜”为无量成就。
解说:此句菩萨以无量慈悲,为渡大千世界一切物类,特随缘随相以化道各类众生成就妙道的真言。因数佛法广大平等,菩萨在大慈大悲,所以对于婆娑世界一切万物有情,真诚向道,则菩萨必以无量慈悲手执宝瓶,随缘渡化,疗治众生疾苦,此不只是以人为然,即是其他一切物类亦是如此,因之各类众生,不可自视低等而自暴自弃,应体悟菩萨慈悲,真诚向道,努力修行,方能得缘渡化,同登佛土。
67、娑婆诃suō pó hē
意为究竟涅槃,众生悉皆成就。
解说:此句是承接上句,菩萨以无量慈悲化导各类众生,随缘得道的
真言。大千世界各类众生以“人”为上,所谓“人为万物之灵”,所以“人”要以其独具之灵性,帮助各类众生齐心向道,不可恃强凌弱,忽视上天好生之德。要知宇宙形成之初原昌浑然一体,其后光分日月,进而万物滋生,成形别类,日久天长,物競天择,乃有今日之世界。因此人物同源,迨无分别,只是各尽其用,顺其自然而已。生而为人,实应体念此天地好生之德,珍重自己,爱惜物命,尤须仰悟菩萨慈悲渡世之心,广结善缘,同济同修,以达光明世界。此是天心也是佛心。
68、者吉啰、阿悉陀夜zhě jí là•ā xī tuó yè
“者吉啰”为金刚轮降伏怨魔,“阿悉陀夜”为无比成就,意为金刚法轮降伏怨魔得无比成就。
解说:此句是菩萨为度众生而以金刚法轮排除怨魔的真言。由于众生常执着之苦,对于大千世界抱有无限奢望,以致沦入欲海而不自觉,每因欲壑难填,就会怨天尤人,不是自暴自弃,就是为非作恶,终致堕入六道,惨受轮回之苦。菩萨为度化众生悟却此痛苦之根源,乃指点众生要立心向道,修习三昧真法,息虑凝心,正心行处,进而心无妄念,事事不贪,则人欲渐淡,怨气自消,久之心平气和,不着一相,自能得成大道。
69、娑婆诃suō pó hē
此句为总结上句,意为化导众生,解除怨憎。
解说:此句是菩萨在阐扬大道时,以自在心情,化导众生,使之皈依无上妙觉的真言。菩萨为使众生能彻底了悟修道是一种清净无为的生活,不但要能安于现实环境的清苦,而且也不能为修行的结果,抱持立即成佛成圣的意念,因为佛果之得,乃在多世因果,绝非现世所能领受,如果修道人不能有此正念,则会徒增烦恼。所以菩萨为使众生对修道产生坚定的信念,乃以无量慈悲,指点众生多行善业,不造恶果,随缘和合,顺乎自然,如此必能由定生慧,终获无上菩提。
70、波陀、摩羯、悉陀夜bō tuó mó•jié xī tuó yè
“波陀”为红莲花,“摩羯”为善胜,“悉陀夜”为悉皆成就。
解说:此句是菩萨坐莲花宝座大放光明,指不修道人要以无比的智慧,明辨真伪,远离一切罪恶的真言。由于大千世界,物欲横流而众生不察,不
知不觉陷入俗世的名利当中甚而沦入万劫不复之境。菩萨乃指点众生了悟人世一切,不过是昙花一现,转眼成空,应以清净之心及早修持,勤诵本咒,当能使身心完全解脱,远离世间之诸般烦恼。唯诵本咒时要深具诚意,不可徒自口念,并能按日持诵,不要间断,切忌始勤终怠,徒造罪业,众生有幸,千万不可辜负菩萨大慈大悲的无量恩德。
71、娑婆诃suō pó hē
本句为总结上句修道要在省察中多用工夫。
解说:此句是菩萨指出修道人应了解,道成于自我省察的真言。修道人于修道时,应随时注意自己的内心,不使有欲念产生,要时时反省自己的言行,不使远离大道。敬香默祷,诵咒念经亦均在警惕众生不可迷失。否则纵是菩萨有心救渡,亦难点化。因此众生若有心修习大道,首应先坚定心志,时时省察,并且要能出之至诚,若发现所行不当即应立予改过,千万不可自我宽恕,藉口拖延,为此扪心自欺,积恶不改,久而久之就会集成大恶,而远离道业,沦入万劫不复之境了。
72、那啰谨墀、皤伽啰耶nā là jǐn chí•pó qié là yē
“那啰谨墀”为贤守,“皤伽啰耶”为圣尊,观自在。
解说:此句是菩萨渡化众生,赶紧修持妙道,脱离一切灾难的真言。世人常为声色富贵所迷以致丧失本性,无法自拔。有些人一心为财物打算,穷年征逐,不仅身心受苦,也不一定有福。而人心不足,今日纵有华屋良田,明日还要功名显贵,于是相互倾轧,奴颜婢膝,患得患失,不只心无片刻之闲,身体亦难求一时安稳,为此惶惶不可终日,到头来身心枯竭,大病缠身,甚而无常早到,悔恨何益?因此菩萨慈悲,乃要众生赶快向道,以求身心安泰,同赴安乐佛土。
73、娑婆诃suō pó hē
此是总结上文,众生应真实修持,断诸烦恼。
解说:此句是菩萨点化众生要真实修持,断绝烦恼,恢复本性的真言。人之所以受诸忧患,恐惧,无不起因于贪图物欲之故。为了灭却这些苦痛,菩萨乃一再显现法相,指点众生潜心向道,并要有坚定的决心与不屈不挠的意志,才可修
习。因为意志坚强,则任何外魔皆无法动摇,进而身心安泰,道果可期,如果世人不明此理,徒在表面上做功夫,而不求内在的修为,甚而误入旁门,则后果确是可悲。所以众生必须要潜心修持,力图恢复本性,方能脱离人生苦海。
74、摩婆利、胜羯啰夜mó pó lì•shèng jié là yè
“摩婆利”为大勇,英雄,“胜羯啰夜”为生性,本性。意为若皈本性,大勇之德皆可成就。
解说:此句是菩萨发大慈大悲,现千手千眼,遍照法界,指点众生皈依正觉的真言。由于众生所处之环境,常为邪恶所侵扰,声名利禄,财帛女人在在都是诱惑人堕入万恶深渊的恶魔。因之,面对浮华的大千世界,众生若不正心修身以图自拔,则不仅有负菩萨慈悲,自己亦必沉沦苦海。所以我们要修道,就要先在自性上下功夫,自性清净,纵使处身尘寰,心亦不会为外界所动。能不妄动无明,则无论生活于何种环境,都可泰然自处,到达“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至高境界。
75、娑婆诃suō pó hē
此句连接前句菩萨显现大迦叶尊者法相,指引指引众生修持。
解说:此句是菩萨发大慈大悲,要普渡大千世界一切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六道(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间、天上)悉得善利的真言。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原本痴迷,极易受到现实环境的引诱,而跌入苦海,遭受各种轮回之苦,菩萨为怜悯这些众生,特别显现大迦叶菩萨,手携念珠,经引渡众生脱离黑暗之境,我辈众生应体念菩萨此一慈悲,把握机会,努力修持,以成正果。
76、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nā mó hé là dá nā•duō là yè yē
“南无”为皈依,“喝啰怛那”为宝,“哆啰夜”为三,“耶”为礼,全句是礼敬皈依三宝。
解说:菩萨重说此句的用意(与首句同)在于说明修道有捷径,希望世人不要自误,及早认真修持,并且再三叮咛,诵本咒的人应致力于降伏身心参悟生死的大事。由于一般世人皈依佛法,大多不能悟彻真如,只知吃斋念佛,打坐瞑思,以为这就是证道修行,实际上这种徒具形式的修行方式,是不能到达极乐世界的。菩萨渡众生,主要是渡众生的心,渡一颗以礼敬“佛”,礼敬“法”,而又礼敬“僧”的修行真心。只要修道人能把这三者融为一体,诚心礼敬学习,终必有成。
77、南无、阿唎、耶nā mó ā lì yē
“阿唎”为圣者,“耶”为礼,意为皈命顶礼圣者。
解说:此句是说修道,要忘我相,方能念头不生,改过自新的真言。参求佛法重在扫除内心的妄念,并能专心一致,念兹在兹,如此,日长月久,智慧开通,则成道可期。菩萨阐扬佛法,旨在示人以诸法无我,万物皆空的道理。修道者若能修到此一极处,自然也就能诸念不起,万象不生,进而能超然物外,不受因缘之苦。但是要想到达此一境界,修道者必须要有礼敬圣者的心情,默持善念,贞定不移,并能忍辱手持戒,勇猛精进,才能获得无上正果。
78、婆啰吉帝pó lú jí dì
“婆啰吉帝”是说道法无穷,能修,则由清净达于极乐。
解说:此句是菩萨重申大道高深的真言。由有生则有死,有成则有败,但世人仅喜生而恶死,结果呢?怕死还是不免一死。所以欲求长生,必须在死处求生,就是说自己须先将自己的欲心大死一番,方能了悟真正生的意义,否则欲念不灭,苦海无边,无法保持清净,以致永沦苦海。反之,若能净心,少欲,定静修持,则将步入极乐世界,不受轮回之苦。
79、烁皤啰夜 shuò pó là yè
“烁皤啰夜”是说修道人欲成清净法身,先要扫除眼根,色尘。
解说:此句是菩萨直指大道真传,并期修道者有门径可寻,不致误入歧途的真言。所谓门径,就是众生在修道时要习修禅定,期能得出世之果。门径概分为六项,一是要有求脱之愿,二是要能积乐胜行,(意为积聚功德),三是使心善一体(意为常存善念)四是资师圆满(意为得明师指点),五是所缘圆满(意为心有正识),六是作意圆满(意为时时警觉),此六门乃为修道人所必须理解的,只要真能了解其含意,则修道人当可灭除眼根色尘,达到即性见定的境界,而不会受外境的色相所惑。
80、娑婆诃suō pó hē
承接前句,意为修道人需再断耳根声尘。
解说:此句意为修道断除耳根,而后始得成就无上妙境的真言。菩萨要众生在灭除眼根之后,仍要灭耳根声尘,原因是耳根不净,则无法闻法证道,宋儒程子说“人有秉彝,本乎天性,知诱勿化,遂亡其正,故修道,闭息邪念,但存一片至诚,返观返听,处处返乎自然,然后四大五蕴不待净而净,不言空而空,方得成为真空妙体”。这些话主是说明修道要贵乎息邪念存至诚,声尘断除,方能辨清邪正,否则靡靡之音,怪诞之论,均可使修道人沦入魔道而万劫不复。
81、唵,悉殿都 ōng•xī diàn dū
“唵”是诸咒母,“悉殿都”是修道的总枢纽,意为修道要扫除鼻根香尘。
解说:此句是菩萨劝告世人要修道,先要能平心静气,呼吸调和,使自己渐渐精进,而入无思无虑的境界,这是修道最重要的法门,因为心不和,气必粗,气一粗则神不宁,神不宁则万念俱出,万念一出如何能悟到如来呢?再者香味诱人,容易使人贪图口欲,口欲一生,魔障即起,又如何能修行顺利呢?所以众生必须断除鼻根香尘的欲望,才能达到悟彻万象,空灵不昧的境界,这是修道的根本工夫,不可不注意做到。
82、漫多啰màn duō là
“漫多啰”意为修道人要断除舌根,味尘。
解说:此句是菩萨对修道人在断除眼,耳,鼻三根之后,还要思灭舌根的真言。一般来说,舌根分两方面,一是味欲,二是口舌。美食人人爱好,但是美食也最易伤身。其次口舌,意思是说人与人之间的是是非非都是由于口舌所引起。菩萨认为人要是犯了两舌的毛病,必然会产生妄言不实,搬弄是非,恶口伤人,言不及义的种种不良后果,于是人与人之间即常生怨憎之心,终致不能和谐相处,恶业丛生。菩萨为要众生修道所以先众生断除舌根味尘,方能得悟正觉。
83、跋陀耶bá tuó yě
“跋陀耶”意为随心圆满。意指身为一切痛苦的根本,修道人要断灭身根触尘。
解说:此句是菩萨慈悲,指点众生速离迷途的真言。身之为形,乃在使性有所讬,如人性不觉,则身体即是皮囊,很快就会腐化。所以身之为用是用在修行人道,天道,不是用来贪图享受,但众生不知,百计昧心,以致无法超脱。这是世人的通病,所以菩萨特再显现法相,渡化众生了悟此身色相,不过是因缘和合而成,一旦缘散,则一切俱无,所以众生应深深了解人世的升沉苦乐都不过是过眼烟云,实用不着太予执着。
84、娑婆诃suō pó hē
“娑婆诃”为完结的意思。意为本咒修全篇终了,众生如能诚心持诵,必能有大成就。
解说:此句是菩萨教人念念于道的真言。因为修道人若仅把眼耳鼻舌身修净,而无法使意根断除,仍然难以登达彼岸,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就是这个道理。菩萨要让众生了解,一切的根所产生的业,都是由于意念所生的影响,心意诚则一切事可成,心意不诚,则一切事必然都会失败。持诵本咒的众生在念诵到此时,应以最大的虔诚,行善修道,以感谢菩萨的大慈大悲,渡化众生脱离苦海的宏愿。
85、金刚胜庄严娑婆诃 此是,观世音菩萨本身。护法金刚,统百亿万神兵神将,回绕莲台。
86、声闻胜庄严娑婆诃 此是,眼观千里,耳闻千里之大神率领名山灵洞诸眷属
87、摩羯胜庄严娑婆诃 此是擎天大神,下辖两师风伯神通不可思议。
88、唵友者啰悉利曳娑婆诃 此是观世音菩萨应化身,洞观百零八天千馀五地,铃铎铙钹响彻大千三界,魔王无不慑服,伏服听法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