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原文网

大宝法王:大忙人如何学佛?

发布时间:2019-10-08 09:15:45作者:心经原文网

昨天有一位法友,他问了一个问题:一位佛弟子,尤其是一位在家人,如何在生活当中,在工作、在家庭当中,修持佛法。今天下午就以这个问题为基础,谈一些相关的内容。昨天的问题呢,请丹杰来帮大家念一下。

堪布丹杰:这位法友的问题是:“即使我们很想花时间为来世做准备,但是现今世界的工作也多到、繁重到、乱到耗尽了我们一天的体力、心力,而没有力气去修持。如果若考虑到此生时,工作就必须完成一定质量,但这会让自己没有时间、体力去修持;如果降低工作质量,则可能会被指责或被裁员,我们实在很累,应该如何一步步地走出来呢?”)

法王开示

这是我常听到的一种问题。这也表示,这个弟子对修行或是上师所交代的功课很重视。但是所谓功课呢,大部分都是需要安排另外一个时间来修,比如说念诵仪轨、大礼拜、念咒等等。但是,没有和生活与工作结合的修持,常常会被留在佛堂里面,佛堂的门一关,修行就没啦!一出佛堂就忘了、没办法修了!因此仅仅是在佛堂中的这种修持是不够的,我们可能需要一些更好的修行方式,来平衡一下修行与工作之间的冲突。

我们为什么要修行呢,我觉得可能有两种原因。

第一个因呢,我有一个名称形容它,叫做“顺缘造成的压力”。就是说我们每天都完成了一些事情,小事、大事都有。小事比如今天做了些饭菜,大事来说,可能今天赚了很多钱,收获很多,但也感觉自己被压力压得喘不过气。

比如说,你很会做事情,上司就给你很多事情,所以就有很多压力。尤其是如果同时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自己又给自己很多压力,你就会没日没夜去做事情。再来呢,家里的人就会说:“哦!你只知道工作啊!懂不懂照顾家里的人啊?”结果家里的人也给你压力,上司、自己、家庭这三种压力,压到你快不行啦!

挫折会造成沮丧,有压力的人一忙起来,尤其是遇到了挫折,很容易就是发起情绪来,慢慢的,自己与自己的生活越离越远。自己越来越受不了这样的生活,不会带给自己幸福,不喜欢这个生活,也不喜欢这个自己。所以呢,“卡!”(法王做了一个自杀的手势)最后呢,就是想自杀,不要自己,不要这个不会带来幸福的自己。

第二个原因呢,叫做“逆缘造成的沮丧”。这里的「逆缘」也可以说是一种「挫折」,或者说「逆缘所造成的沮丧」。譬如说:你工作已经很忙了、很有压力了,还突然跑来一个人骂你一句,说你什么坏话,这时你就特别容易被激怒,情绪就容易生起。压力跟挫折就一直累积下去,你会发觉自己越来越不喜欢这个工作,越来越不喜欢这样的生活,跟自己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远。最后你实在受不了自己,跟自己这个生活,于是有的人会说:“噢!我要自杀了。”有人疯了,有人得了忧郁症。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修持的两个主要原因。我们应该努力地去想:“怎么样可以透过修持消除这两个问题?”

给心一个「家」,让心「回家」休息

我们看到这社会上,很多有权力、有钱的人,他们也有很多痛苦,心里藏有很多压力。大家都在想:“哦!什么时候才能快乐、满足、幸福?”有钱就不代表幸福,即使做了这个世界的主宰,也是很有压力,还是不满足!我们要想办法来解决这种问题。

第一种「顺缘所造成的压力」,我们要用「修行」的方式去解决这种压力。「修」、「行」这两个字,就是「修自己的心」,然后用到「行为上」。

修行,不只修你自己的心,还要运用在行为上。「修心」,就是要转变你自己的心,这就要让心有一个「家」。我们的心需要一个家,这个家就不在外面。人都可以回家,心也可以回家,在外面工作忙了一天,有一个温暖的家可回,就会觉得:噢!可以回家,就可以休息休息,轻松轻松,喝点茶,真好。人可以回家,心也可以回家!如果内心有一个安定的空间、有一个家,无论外在发生什么事情,自然而然就会有一种满足或者休息的感觉。

我们的心老是向外跑,如果我们不适时把这个心叫回来的话,那么有一天你会发觉你已经管不了它了!这就好像一个孩子,你如果放他出去外面游荡,放肆太久,就很难再管他了、约束他了。我们的心,如果你再不赶快把它叫回来,它会变得越来越顽强,越来越顽劣,就不听你的话了。你的心就不再听你的,不再听自己的约束。这是很奇怪的,却是真的,所以,请各位管好自己的心。

修行,是个「动词」,要付诸行动

关于「修」跟「行」这个部分。「修」,指的是心中的一种觉受、一种经验。譬如说:我们会在心中有一种慈悲、关爱或者智慧的感觉会生起。但是,你光是只有种感觉、觉受生起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去「行持」它。也就是将内在的感受或感觉,展现成外在的身语行为,或是语言上的一种行持。所以,修行,不是一个名词,它是一个「动词」。也就是:你要这么去做,你要努力去做,而不是口头上说说:“嗯,我有慈悲、有关爱的心。”这样是不够的。当你的心开始动了,譬如说慈悲的力量开始动了之后,它就会带动你身体的行为跟语言,也跟着改变。然后,你会发觉你周围的环境也慢慢开始改变了。透过这样一种带动,慢慢你会发觉自己的家庭,周围的朋友,或者是整个社会,慢慢到整个国家,甚至是整个宇宙,它都可能会有改变。

所以当我们说发愿或者祈愿,如果只是心中发愿、口头说说,多半时候,很难真正有很大的影响;但如果你不仅是心中祈愿,它还带动了你身体跟语言的行为,这时真正的修行力量,就能展现出来。

我们要运用心的光明,解决逆缘所造成的沮丧。要让心有一个温暖的家,就是有一个光明平静的一个心,就算是知道明天你会死,但是光明的心不会死去,因为有这样的光明,所以即使是死,都不会看到死亡的黑暗。

但是,问题在于我们自心当中。自心如果没有光明,外面看到的都是负面,好像都冲着你来,自己跟自己的心好像战争一样,找不到光明跟温暖。所以我们需要内心的平静跟光明,虽然我们死亡的时候会失去这个色身,失去所有今生的财物,但我们不会失去这个光明的心。这个心会永远跟随着自己。所以,我们就需要内心的清净跟光明。

心的本质是什么呢?也就是清凉。清凉,也就是「明」、「觉」。它是非常光明的一种觉照力量,是光明的、透彻的、清晰的,能够看到一切、照见一切,这就是我们这一念心。它也是清凉的、喜乐的,有一种inner peace,内在的平静,当你具备的时候,就算你知道自己明天会死,你知道这个光明的心,是不会死的。

\

人在死亡的时候,身心会分离,你会跟你所有珍爱的财物、家庭、亲人分离,但是唯一不会跟你分开的是什么呢?是你的善心。你跟你清凉的、光明的这一念心,是永远不会分离的。当你在逆缘造成的沮丧中,修行的方法就是:你要恢复到你心的光明,就像是让你的心回到温暖、清凉、光明的家。

\

如果我们需要内心的平静,需要回复心的清凉与光明,要怎么做呢?

我们先谈不如法的状况,就是不恰当的修行方式,这可以分为三种:

不要把修行当作工作;

不要把修行当成功课;

不要把修行当成仪式。

不要把修行当作工作,所以没有「下班」时间!

首先,「不要把修行当成工作」是什么意思呢?工作有时间性,但修行不能有时间性。如果自己对修行没有养成习惯,突然间到了佛堂,努力一点、勉强自己一下,也许还可以修,但会觉得有点不舒服;进入佛堂前,什么都没有,到了佛堂,坐在垫子上面,感觉脑子空空的,然后好像要「迎请」那些善心,说:“过来!过来!”(大众笑)“菩提心,你在哪里?”(大众大笑)“善心,你在哪里?过来!过来啊!”(大众大笑),这样就是勉强。

所以,我们修行,一定要养成习惯!这不是说,要到佛堂里面去养成习惯,而是要在每天的生活当中、工作当中,一步一步去运用这些修行的心得,慢慢、慢慢把它培养出来,把本来就在心里的东西,展现、培养出来,这样你到了佛堂里面,就有感觉。

这就像是我们运动或做瑜伽之前呢,要先暖身,不然就会不舒服,会伤身体。所以呢,修行不要伤自己的心,也要「暖身」,不要像对待犯人一样,马上去拷问他,「碰」一下想暴力解决(大众笑);修行要自然、要平静,要不断不断地去习惯,不断、不断地去培养,这样,我们才能真的生出一种修行的心。

所以,我们不要把修行变成是一种有时间性、阶段性的工作,像上班、下班这样来对待修行。我自己并不会这样,一天二十四小时,每天、每时、每刻都在修行中。如果我们没有修持的习惯,突然进到佛堂,坐在垫子上,反而会觉得不太舒服,因为你平时没有练习、没有观修任何的慈悲,一坐在蒲团上,看到前面有一尊佛像,脑中却一片空白,只好很刻意迎请慈心、呼唤悲心、勉强自己生起菩提心;但对于一个平时生活中都在思维慈悲的人来说,你看到了一个佛像,就会很自然生起慈悲心。

不暖身就修行,你会伤了自己的心

有的人会发觉:怎么我一坐下来,说要观修菩提心,偏偏脑中出现的都是一些跟菩提心相反的事?这就表示:你在生活当中太少思维佛法了,你并没有去习惯、去思维、去观修慈悲心。这就好像不做暖身,就直接去做剧烈运动,很容易伤了筋骨或是抽筋;不先「暖身」就直接修行,其实你很容易伤到自己的心。我们可以从生活当中,慢慢的,从小地方开始去练习、观修这些佛法。如果用的是「断除法」,就要从大的地方开始去断除烦恼;如果用的是「对治法」呢,就要从小处入手,开始很细微地去对治烦恼。总之,如果能在生活当中不断去练习,就会发觉你很自然、不需要刻意勉强自己的,就能生起慈悲心或者菩提心。

修行,它是一种习惯,也就是你慢慢、慢慢不断地去练习跟习惯的一个过程。它并不是一种,好像我马上修,我就马上得到一种什么证悟。

我们就像是一个机器坏了,我们要慢慢看哪个地方出问题了,慢慢去修理,不能乱修,越修越糟就不叫修了,这样就不用修理啦!

譬如说:我们常常要练习观修慈悲,但是如果在工作中,遇到慈悲的对境,就是一个让你生起慈悲的情况,你却没有去练习,你生活当中也不去思维的话,那你一坐下来,就说:好!我现在开始要修法了,刚开始念:“愿一切众生都得到快乐跟快乐的因”,一念出来你都会觉得有些不舒服跟不顺口,因为你平时都没有想众生到底是谁,当你一念“愿众生…”的时候,可能忽然有点疑惑:“咦?这个众生到底是谁?”然后脑中一片空白。

所以,修行是一个过程跟一种练习。譬如说「七重因果教授」的慈悲观修法,它的口诀是有次第性的,你要从「知母」、「念恩」开始,从自己的母亲开始慢慢的思维,然后一步步扩及到众生,如果我们没有这样去练习,突然一下就想「一切众生」,你反而什么都想不清楚。这是我们真的要去好好思维的一件事情。

不要把修行当成功课,所以不要只增加次数

第二:「不要把修行当成功课」。我们都修本尊仪轨,做四加行,你们说那叫「功课」,大家都说「上师给我功课」,很多人想要「功课」,领了功课就急着做,想要马上做完大礼拜,本来次数有很多,要拜十万多拜,我把它减少一点(大众大笑),剩一千,有人还是觉得很多(大众大笑)觉得次数很重要,急得不得了!

但急着修没什么用啊!修行重点是信心的进步,不是次数上的进步。有些人做完四加行,回头一看,有的是什么呢?有的只是次数,只有数字增加,心里却没有什么改变。(大众笑)

增加了几个「零」,结果还是「零」!(大众大笑鼓掌)然后fired,被当掉了!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在信心上进步,这个考试就没过!

有些人做功课,就像小学生交功课给老师,希望老师看了高兴:“哦!我已经做完这四加行,看看啊!”好像做完大礼拜,你就已经毕业了,上师就会说:“哦,现在你可以修某某本尊了”或修什么大仪轨了。不是这样的。(大众笑)我觉得这不是上师所要看到的,也不是给上师看的,是让自己看的!要让自己的心成为修行,自己的威德、功德,要展现给自己、献给自己、给自己看。修行不是次数,也就是说,要增益(增长进步)的,是自己的心,而不是次数!修行不是外在的东西,修行就是:让自己的心成为慈悲心,让自己的心成为那个修行!

很多人都急着完成大礼拜,觉得次数很重要,而且急得不得了!很多人大礼拜还会刻意选那种比较滑、比较平顺的木头(大众笑),就可以滑得特别快。还可以跟别人比赛,“好!我可以比他快!”(大众大笑)这个情况不太好,这样急着修是没有用的,因为修行的重点是心性,就是你自己的心性的进步,而不在次数上。这也不是一个上师想看到的。所以真正的四加行修持,像大礼拜、献曼达这些功课,都是自然的,都会变成你自己的东西,当修行变成你的一部份,跟你是一体的,它就不会「用完就丢」。譬如说我观修了慈悲,我观修了这些法,并不会修完了就把它丢掉,而是自然成为你自己的东西,跟你是一体的。

不要把修行当仪式,要看到背后的涵义

第三就是「不要把修行当成仪式」。很多人把本尊法当作一种仪轨,光是注意要打什么手印、念什么咒,却没想过要改变自己的心。密乘里面很多仪轨、手印、咒语,但那些外在仪式不是修行,重点是那个内容,那个涵义才是修行。

譬如说藏密有「四臂观音」,好像观世音菩萨突然之间多了两只手,(大众笑)

谁给的?是不是释迦牟尼佛给的啊?(大众大笑)

好像观世音菩萨做得很好,释迦牟尼佛就「钦此」多给了两只手?

不是这样的。(大众大笑)

也不是藏人装上去的。(大众大笑)

不是我们藏人做的!(大众大笑)

还有千手千眼…(大众大笑)

哎唷!这观想倒是很难,有时候觉得那个千手、那个胳臂要长在哪里啊?(大众大笑)

其实,这些都是有含义的!「四臂观音」,代表着「四无量心」,就是无量的「慈」,无量的「悲」、无量的「喜」、无量的「舍」。

以前传承比较严格的时候,一般人不会看到这种密法的本尊,修行人经过密乘的灌顶、口诀教授,才准去看这些密乘的本尊。那些有修行口诀的人,一看到「四臂观音」、看到那四只手的时候,就会想起那个涵义,就会感觉到那个「四无量心」。

也就是说,密教的仪式、手印、咒语,重点都是在「涵义」。不要把那些珍贵的法,当成乡村的祭祀一样,把它做得很奇怪,不要这样!

热腾腾、香喷喷的法,就在生活中

我们上面谈了三个「不要」,不要这样、不要那样,也许有些人会想:那到底「要」怎么修呢?

其实,到处都是修行的教导。譬如四季。冬天来的时候,一般人都知道要穿暖一点,但是一个修行人,不要只看这些片面,要看到季节无常性的一面,四季这样无常的变化着,却有着显相上的延续性,冬天走了春天会来,春天走了夏天会来…我们要看这个。四季就像轮子转动一样,这样无常的变化着。我们要看着,能够这样看,才能会看到那个热腾腾、香喷喷的法,就在生活当中。有味道的那个法,就在生活当中,不是在文字上面;在文字上的是干巴巴的法,我们要的是那个有味道的、「四川口味」的(大众大笑),就是说,热腾腾的、麻辣辣的这种口味啊!

有人听了可能会想:“噢!你是个法王,看起来当然很容易啊,你的生活再忙,也不会比我们世间人忙啊!”“你生活再忙,但是回到的地方就是寺院,很寂静、平静的地方,但是我们世间工作的人,在世俗的人呢,就上班哪!上班的时候很忙、很累、很烦恼,就回到家里也是,也有一大堆问题,要照顾小孩啊,要奉养父母啊…一大堆!”这,我也可以承认啦!(大众笑)但是你们也知道哦,我也很想知道所谓「人世间的滋味儿」,「出离轮回」嘛,出离这个人世间,也要先尝尝滋味儿啊!

热腾腾的法,就在生活当中,也就是说在我们生活经验中,所谓的佛法,不只是用耳朵去听,还要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你就可以经验到:真正热腾腾、活生生的那个法,就在生活当中,人世间当中。所以,修行,就在你们的手中,用不用就看你们自己啊!(大众笑)

很多时候,我们体会或者了解佛法,并不只是用耳朵去听闻而已,你直接的经验,譬如说眼睛看到的,都在告诉你佛法。就好像释迦牟尼佛,当时他走出了这个王宫,在四个方向,他看到的生、老、病、死这些景象,并没有人在旁边解释、分析说,这就是生老病死,而是他直接的经验,你直接能够体会的东西,就是佛法!

大家都要知道:生活上、工作上,都是可以修行的啊!譬如说你在一个公司里面,你发明的产品,虽然是用来卖的,但是当你在设计或者贩卖的时候, 就可以有供养人群、布施社会的心。就是说,质量让它好一点,对社会有奉献与帮助,这就是真正的菩萨行,真正的一个布施啊!布施的这种动机跟行为都有了,就像我刚刚说的,「修行在你手里」,就在你的工作里,只是你用不用而已。

布施不一定要给一个东西,佛陀已经圆满布施波罗蜜,但是世界上还有很多穷人啊,他怎么就圆满布施波罗蜜的?我觉得重点在「完全布施」的这种心,佛陀在学道、修道的时候,已经完全布施了,他把未来完全布施给众生,因为他的未来是无量的,世间众生是无量的,所以他的布施也是无量的,他这无量的布施给无量的众生,刚刚好。(大众笑、鼓掌)不管是要卖、还是要给,有没有布施心,感觉就完全不同,没有布施心,明明是给人,感觉也像是用卖的。

用发愿,为一天揭开序幕

所以,布施,发心是很重要。提到发心跟布施,我们每天的生活,最好也从发愿开始。就是早上一起来,心中忆念着皈依三宝的心,发愿自己一定要做利益他人的事情,不做伤害别人的事情!有了这样的发心,这一整天,就会成为修行的一天,慈善、美好、热呼呼的一天。

另外一个呢,是工作的发心,我们一进到工作的地方或者公司,开始做事情之前,要发愿希望这份工作能带给他人快乐或者帮助,有了这样的发心与动机去工作,产品也会因此质量提升。

用好的发心与动机,把工作的质量提高,就跟自己将修行的质量提高一样。

还有一个,是对家庭的发心,譬如说自己有了孩子,就要发心把这个孩子教育成能够利益众生,对世界没有伤害,这样的话,养孩子也是修行啊!

然后呢,就是感情的发心,对父母的感情也好,对伴侣的感情也好,要发心让这份对他(她)的关爱、感情,能够遍满,要互相珍惜,然后扩大这种珍惜的心到所有有情众生身上。譬如太太很有慈悲心,她就会感动她的老公,那位老公到花园倒水浇花,也会觉得很温馨啦!(大众大笑)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解释

  • 心经唱诵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