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香入一切对鼻。所闻之色名香。香有二种香。摄一切香。一正报色处香。众生身中香臭也。二依报色出香。外一切无知色中所有香臭。
四味入一切对舌。所知之色曰味。味有二种味。摄一切味。一正报色处味。众生身中之六味也。二依报色处味。外一切无知色中所有六味也。
五触入一切对身。所觉之色名触。触有二种触。摄一切触。一正报色处触。众生身中。冷暖涩滑等十六触也。二依报色处触。外一切无知色中冷暖等一十六触也。
六法入一切对意所知之法名法。法有二种法。摄一切法。一者心法。是中除心王。但取相应诸心数法也。二者非心法。即过去未来色法。及心不相应诸行。及三无为法。
十八界初门第四
内六根界一眼界二耳界三鼻界四舌界五身界六意界。
外六尘界一色界二声界三香界四味界五触界六法界。
六识界一眼识界二耳识界三鼻识界四舌识界五身识界六意识界。
次十二入。而辨十八界者。以惑者迷于名色俱重故。开色为十。离名作八。合为十八界也。通名界者。以界别为义。此十八法各有别体。义无浑滥。故通受界名也。
内六根界此具如前明。内六根入中分别其相。乃更加以界之名义者。欲使修观之徒推析无谬。不滞十六知见之妄计也。
外六尘界此具如前。外六尘入中分别其相。乃更加以界之名义者。意同六根。中立界名。
六识界者。若根尘相对即有识生。识以识别为义。识依于根。能识别于尘。故此六通名识也。若了识从缘生。岂计有神使知谬取也。
一眼识界眼根若对色尘。即生眼识。眼识生时。即识色尘。故名眼识界也。
二耳识界耳根若对声尘。即生耳识。耳识生时。即识声尘。故名耳识界也。
三鼻识界鼻根若对香尘。即生鼻识。鼻识生时。即识香尘。故名鼻识界也。
四舌识界舌根若对味尘。即生舌识。舌识生时。即识味尘。故名舌识界也。
五身识界身根若对触尘。即生身识。身识生时。即识触尘。故名身识界也。
六意识界五识生已即灭。意为意识。此意识续生。意识生时。即识法尘。若五识能生意识。即以前五识为根。后意识为意识。此意识灭次识续生。是则前意识生后意识。如是亦脱传受根识之名。皆以能生为根。所生为识。今说所生之识。为意识界也。
十六知见初门第五
一我二众生三寿者四命者五生者六养育七众数八人九作者十使作者十一起者十二使起者十三受者十四使受者十五知者十六见者。
次名色阴入界。而辨十六知见者。名色等法中。神我本不可得。而未见道者。悉于名色等法中。妄计有我。我所。计我之心。历缘略辨。即有十六知见之别。广对诸缘。则妄计不可称数。因此颠倒。备起一切烦恼生死行业。今为欲于后明生法二空等一切观门。必须善识假实之法。故略依傍大智度论释之也。
一我若于名色阴入界等法中无明不了。若即若离中。妄计有我我所之实。故名我为也。
二众生于名色阴入界等法和合中。妄计有我生。故名众生。
三寿者于名色阴入界等法中。妄计有我受一期果报寿有长短。故名寿者。
四命者于名色阴入界等法中。妄计我命根成就连持不断。故名命者。
五生者于名色阴入界等法中。妄计我能起众事。如父生子。名为生者。亦计我来人中受生。故名生者。
六养育于名色阴入界等法中。妄计我能养育于他。故名养育。亦计我从生已来。为父母养育。故名养育。
七众数于名色阴入界等法中。妄计我有名色五众。十二入十八界等诸因缘。是众法有数故名众数。
八人于名色阴入界等法中。妄计我是行人。异于非行之人。故名为人。亦计我生人道。异于余道。故名为人。
九作者于名色阴入界等法中。妄计我有身力手足。能有所作。故名作者。
十使作者于名色阴入界等法中。妄计我能役他。故名使作者。
十一起者于名色阴入界等法中。妄计我能造后世罪福业。故名起者。
十二使起者于名色阴入界等法中。妄计我能令他起后世罪福业。故名使起者。
十三受者于名色阴入界等法中。妄计我当后身受罪福果报。故名受者。
十四使受者于名色阴入界等法中。妄计我当令他受苦乐果报。故名使受者。
十五知者于名色阴入界等法中。妄计有五根能知五尘。故名知者。
十六见者于名色阴入界等法中。妄计我有眼根故。能见一切色。亦计我能起邪见。我起正见名见者。
见爱二烦恼初门第六
一见烦恼二爱烦恼。
次名色阴入界。及我等十六。而辨见爱者。若迷此假实二法。则倒想纷然。故三界流转无际。皆是烦恼使之然也。若论烦恼根本。不出见爱。枝派分别。则科目甚多。所谓三毒五盖十使。九十八烦恼。八万四千乃至尘沙等数。此诸科目虽数有多少。而同是烦恼润生之力。体无殊别。但教门善巧。乃约增减之数而制立之。故缨络经云。见着二法迷法界色心。广起一切三界烦恼。通名烦恼者。烦以喧烦为义。恼以逼乱为义。能喧烦之法逼乱行者心神。致使真明不得开发。故名烦恼也。
一见烦恼邪心观理名之为见。若于假实之理。情迷而倒想邪求。随见偏理妄执为实。通名为见。见烦恼者。谓五利使。见谛所断八十八使。及六十二见等也。
二爱烦恼贪染之心名之为爱。若于假实二事。情迷随心。所对一切事境。染着缠绵。通名为爱。爱烦恼者。谓五钝使。思惟所断十使。及所断结流。爱扼缠盖缠等也。
三毒初门第七
一贪毒二嗔毒三痴毒。
次见爱而辨三毒者。此二科既有合离之异。事须分别。若合但取痴一分为见。余一分及贪恚。并合为爱也。若离则见爱之中各有三毒。如此历三界五行。则离出九十八使。一切烦恼通名毒者。毒以沉毒为义。恼坏之甚。故云沉毒。以其能坏出世善心。故名为毒也。
一贪毒引取之心名之为贪。若以迷心对一切顺情之境。引取无厌。即是贪毒。历三界五行。十五贪使并是贪毒。但上二界烦恼既薄故。别受爱名。
二嗔毒违忿之心。名之为嗔。若以迷心对一切违情之境。便起忿怒。即是嗔毒。历欲界五行下。即有五嗔使。并是嗔毒。数人义上二界无嗔也。
三痴毒迷惑之心名之为痴。若迷一切事理之法。无明不了。迷惑妄取。起诸邪行。即是痴毒。亦名无明。无明有二种。一者相应无明。即是与三界五行下八十八使。相应共起。二者不相应无明。即是三界五行下十五痴使也。
五盖初门第八
一贪欲盖二嗔恚盖三睡眠盖四掉悔盖五疑盖。
次三毒而辨五盖者。若论三毒之体。岂异五盖。但科目不同。名字增减有异。故次分别。所以然者。若没痴毒之名而离痴法。为睡眠掉悔疑三盖。足贪嗔为五盖也。若开五盖则烦恼无量。通名盖者。盖以覆盖为义。能覆盖行者清净善心。不得开发。故名为盖。而此五盖既的为在下所明诸禅正障。故须略辨其相。
一贪欲盖引取心无厌足为贪欲。分别体相。具如贪毒中说。三界五行中十五贪使。即是贪欲盖。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